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3章 庙堂之高,湖之远(十四)

作者:湜沚
为君。然江山万里,鞭长莫及,惟有与士大夫共治。为君者,称孤道寡。何也?盖因士大夫忠君,事君,不为君。百姓为子,士大夫为肱骨,惟君一人,掌天下平衡。”

    由康以前事事以礼贤下士为准则,对朝臣多方笼络,经此一事,又听宋扬灵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君臣之间复杂多变,他以前只知倚重,不知博弈,是错了。他不禁肃容道:“母皇一席话,儿臣胜读十年书。”

    其实方才宋扬灵的话并未说话,但她并不打算说。因为由康还不到知晓这些的时候。帝王业,千秋功,绝不仅仅是庶黎安宁。

    “你心中可有处置之法?”

    由康抬头看了宋扬灵一眼,见她眼中颇有赞许之意,应是真心相问,便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械斗中杀人者自当以命相抵。然则酿成此次悲剧的却是负有主管之责的庄头、内臧库,乃至宗亲蔺海安、驸马杜青!他们不杀人,却比杀人更残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儿臣恳请将这一干人等下刑部大狱,严加审查,以正国风,以彰天理。”

    宋扬灵却未说话,只笑着看由康。一直以来,最为支持由康的便是以蔺桢为首的皇室宗亲。如今由康严惩杜青、蔺海安,便是向宗亲痛下杀手,就算不至于彻底失去支持,只怕也有断臂之虞。

    不管他心中作何打算,懂得壮士断腕,总算不负自己多年栽培。

    “人说唇亡齿寒,杜青与蔺海安皆是宗亲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你动他们,只怕为之说情的不会少。此事自然棘手,但要做成一件事有很多种方法。犯法者,自当严惩不贷,也别叫围观者寒心。”

    “母皇教诲苦心,儿臣谨记。”

    由康本想再借问皇弟们功课之事来暗示太子与皇子身份有别,又担心宋扬灵起疑,只得按住不提,说了些别后闲话。

    是日,宋扬灵留由康用饭。u子间很是和乐。

    ——————

    由康重回东宫之后,以霹雳手段,先是逮捕蔺海安、杜青,又令京兆尹衙门派出捕快前往东郊,将一应庄头、农户押回京城受审。

    正当京中权贵错愕之下,打算为杜青、蔺海安奔走之时,蔺桢入宫,亲自向宋扬灵请罪,称所托非人,有辱皇家颜面。除承诺捐钱捐物以惠及百姓外,更当场自请和离。

    宋扬灵劝了几句,蔺桢执意不肯,她只得作罢。

    她深知蔺桢这一步是已然计划好的,必不会因自己相劝而有所动摇。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好棋。蔺桢都已摆出大义灭亲的姿态,其余人又怎好再为杜青开脱?况且杜青已无驸马身份,皇室宗亲对其怜悯便就有限。如此一来,由康损失了一个杜青,却并不会失去其余宗亲的支持。

    她真是没想到,蔺桢和由康的同盟竟然牢固至此。若非他二人之间有牢不可破的关系,蔺桢怎会心甘情愿为之挡箭,又舍弃杜青这个臂膀!

    看来由康仍没搞清楚谁才是他真正的依靠和支持。

    ——————

    因太子亲自督办,案件进展很快。

    也不知为何,这桩案件格外引人关注。又有落魄文人将之写成话本,在贫民聚集的瓦子上演。因观者感同身受,反响分外热烈,引得京城内外议论纷纷。都称太子为民请命,贤良不过。

    半月后,由康更为那告状的老妇人请封赏,称其为子洗冤,感天动地,足以彰天下为人母者之胸怀勇气。

    宋扬灵准其所奏,下旨尊老妇人为孺人,立牌坊显其德行。

    其后,那老妇人长跪宫门叩谢皇恩不止,引得京中百姓争相围观。

    太子由康之名至此达到高峰,为民心之所向。

    ——————

    两日后,尚仪局蔡彤史在整理昔日资料时,发现遗失簿册一本,吓得立即禀告商仪。

    彭尚仪不敢隐瞒,当即禀报了宋扬灵。

    尚仪局彤史管理的簿册为后妃、群妾、宫女伴宿皇帝之事,而先帝去世已久。其中资料如今也说不上重要。宋扬灵并不以为意,只叫槐庄去看看,若还有其他遗失之物一并交由长公主处理。

    槐庄因诸事繁忙,待蔺桢来了之后,她便先告辞了。

    蔺桢着人查看一番,发现所失之物唯有一本簿册。依时间推算,是先帝昭仁二年间的,可巧是由康出生那一年。

    因不是贵重之物,蔺桢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到底宫中,再小的事情都兹事体大,她下令四处查访之后,便告辞回了公主府。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