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2章 :繁荣的十五年

作者:钧申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世界,局势还是以和平为主。中华民国的经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进入繁荣,也一直在持续着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

    1910年世界陷入经济危机,1914年欧洲两大阵营完成商业收割,随后爆发震惊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华民国西北政fu当时凭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风,工业迅猛发展。

    历史的脚步正在不断的前进。

    中华民国的经济,也在这样的前进步伐中不断上升。

    这样疯狂的繁荣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29年。

    1923年过后,中华民国的经济依旧如同之前那样迅猛,钢铁冶炼规模,也在年年猛增。不仅中华民国大量的经济活动催生了钢铁消费,那些有所发展的经济殖民地也在迅猛的发展,加大了对钢铁的需求。

    中华民国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开发的矿山的投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苏联则从乌克兰地区挖掘铁矿石出口到中华民国,当地矿山则是由中华民国出技术,与苏联合作开发的。两国之间比较长期的在铁矿进出口上进行合作,也让双边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起码两国之间已经没有集结重兵在边境上互相防备的现象。

    加上英法等国也加大了铁矿石开采规模,所以中华民国的铁矿石供应非常充足,也因为中华民国自己在海外建设有铁矿山,加上朝鲜茂山铁矿,以及西域地区的铁矿,还有中国传统的铁矿石产区,如四川攀枝花,江淮马鞍山、甘肃镜山、河北邯郸邢台,以及东北地区的矿山的陆续开发,让中华民国有了铁矿石价格不被ca纵的能力。

    国内的铁矿山开发了不少,不过重来没有全力开采过,只是开发出来做为备用,免得海外铁矿石进口渠道被切断,或者价格上被ca控导致被动的局面。

    加上中华民国在全国各个钢铁基地建立了完善的铁矿石战略储备,囤积了将近几亿吨的铁矿石,也让中华民国在铁矿石价格上有了谈判的底气,更不怕谁切断铁矿石进口。海外铁矿石一旦被切断,首先可以启用那些战略储备的铁矿石,进而也就有时间启动国内的铁矿石开采。

    以中华民国自身的铁矿石开采,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只是说,贫矿占多数。富矿方面也就是朝鲜的茂山铁矿,以及海南少量的铁矿石,与西域地区那其实多亿吨的铁矿石储量。

    所以中华民国在钢铁冶炼方面,已经不存在制约。

    加上市场钢铁消费的节节攀升,中华民国的钢铁生产规模也随之一路走高。从1923年到1929年期间,一共增长了6亿吨,平均每年增长了1亿吨的冶炼规模。相比之前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毕竟市场容量也不是无限的。到了1929年,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已经上升到了将近9亿吨。

    9亿吨的钢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中华民国人均可以享有1。5吨的钢铁,还是每年。此时中华民国的人口,已经上升到了6亿人。

    每年1。5吨的钢铁,民用自然是用不掉的。

    机械制造、造船、铁路、公路、房地产等等钢铁消耗大户加在一起,再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消费能力,根本消费不了这么多的钢铁。

    于是在1929年,经济终于崩溃了。

    曾经号称经济用不崩溃,中华民国的人民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幸福阶段的中华民国,这一年年底,经济轰然倒塌。

    股市此前,一路高涨。从1914年到1929年这十五年期间,中华民国的股市规模疯狂膨胀了将近十万倍。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华民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投机,在中联储不断的放出贷款的情况下被节节推高。人们仿佛真的认为,这样的繁荣可以永久持续下去。

    然而,1929年国庆刚过去几天,随着中联储宣布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这个吹出来的庞大经济泡沫,被一触即破。

    10月13日,当天中华民国五大证券交易所内,股指一泻千里。各种股票如同滚雪球一般的下跌,股民们也跟风疯狂抛售股票。

    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14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将近10亿元的股票被抛售,20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中华民国的“经济大萧条”到来了。

    这场灾难仿若一夜之间突如其来,中华民国的企业随后大量破产,破产企业在随后几年中持续上升到了60万家,如果加上各个经济殖民地的企业,破产的企业数量高达将近80万家。

    这场灾难,自然是人为造成的。但是,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刺激,泡沫已经越吹越大,再继续吹下去,整个国家都会进入不健康状态。

    只有一场经济萧条,才能将泡沫触破。

    过去繁荣的15年期间,中华民国不断的投资、再投资,生产不断的扩大、再扩大,以至于商品产能不断的增长。

    随着商品产能的不断增长,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老百姓富裕了。随着收入的增长,加上产能的增长,满足了中华民国老百姓的物质需求,甚至是能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经济大萧条之前,汽车已经在中华民国烂大街了。到了经济崩溃之前,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为了将汽车卖出去,各大汽车制造公司,不断的降低汽车售价,过去一辆普通的汽车的售价是400元,而在泡沫被触破之前,在通货膨胀之下,一辆汽车的售价竟然只需要300元。

    而到了1929年,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普遍都能达到300元。

    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辆最普通的汽车,这样的低廉价格,不仅普通工人阶级都购买了汽车,就连那些低收入阶级都能买到汽车。在二手汽车市场上,汽车更是不值钱,几十元都能买到一辆汽车。

    汽车的消费,确实带动了大量的钢铁消费。让这个人口达到6亿的国家,目前仍在使用的家庭汽车就多达2。5亿辆。

    市场已经完全饱和了。

    进而在经济崩溃之前,各大汽车制造公司,将大量汽车以非常廉价的价格,不断的卖到那些经济殖民地。

    然而,经济殖民地的消费能力尽管有所发展,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除了汽车之外,其他行业都是如此。

    民资毫无理智的疯狂投资,疯狂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还没有饱和的情况下确实都能赚到钱,但是工业商品很多是耐用品。一辆汽车,如果保养好,甚至可以用个五六十年。不过在产品升级淘汰后,一般的汽车也能用个十几年。

    所以在接连不断的消费过后,迎来的是市场无情的饱和。老百姓已经不需要消费那些东西,该有的东西基本上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