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7章 :无比繁荣

作者:钧申
低端的军火,实际上也是可以交给那些经济殖民地去生产的。

    毕竟很多军火,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技术性。技术方面的事情中华民国可以负责,出工出力的事情,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负责。例如子弹、炮弹等低端军火的生产,需求量又很大,让那些经济殖民地分包一部分的产能也是非常可行的。

    中华民国的军火订单,此时已经不必美国等国家更低了。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因为有大量的经济殖民地,那些经济殖民地都没有军工业,所以军火基本上都是从中华民国采购。

    整个亚盟也通过立法统一了制式装备,全部都是装备中华民国生产的武器装备,陆军、空军、海军都是如此。

    出了亚盟之外,来自南美洲和欧洲的订单则比较多。

    南美洲各国的关系也不是那么融洽,所以基本的国防都是需要的,各国在选购军火的时候,中华民国的军火大受欢迎。

    欧洲各国的订单主要来自于巴尔干半岛,这个半岛的民族太多了,领土争端、民族冲突依旧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英法等国,也会采购一些中华民国的外贸型军用飞。中华民国的飞制造业的领先一直持续,最新的外贸型飞已经变成了金属飞,这样的飞欧美暂时还不能大批量的制造。

    不过英法等国暂时没有战争的威胁,所以订单不是太多。

    而北欧地区的那个小国家,则对中华民国的飞更加亲睐。北欧各国,实际上龙脉很强,但是人口差了点,所以只得地利,而无‘人和’,毕竟那里太冷了,所以北欧各国不可能成为强国,但是日子却过的很是安逸。

    中华民国如今出口量最大的还是汽车,不仅仅是家庭汽车,货运汽车也在大量的出口,此时中华民国的产能已经上去了,所以货运汽车也开始大量的对外出口。

    亚盟各国自然是大量进口的,世界各国也因为中华民国的货运汽车的优良性能而大量进口。

    在西北汽车制造厂,货运汽车已经开始用上低合金钢作为车身,大大减轻了货车自重,加大了货运能力。

    低合金钢的冶炼规模也随着应用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低合金钢的冶炼技术方面,沈凝云则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方向,所以冶炼技术发展非常快速。

    世界其他各国的货车制造,只有美国此时刚刚完成流水线的货车生产,而中华民国早就完成了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并且是大量半自动化的生产,已经有一些生产线开始应用全自动化生产的模式。流水线的效率不是美国能够相比的。

    加上低合金钢的优势,让汽车更轻便。以及发动技术的领先,也让汽车的动力更强,更加节省燃油。

    不仅仅是在成本上领先了美国的货车制造,性能上也是超出一大截,所以美国汽车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多大的竞争力。

    价格上又竞争不过,性能方面更是不怎么样。

    以至于在对比之下,美国汽车的口碑变得很差,而中华民国所制造的汽车,则成为了质量和性能的保障。

    而出口量比货车还多的实际上则是拖拉,欧洲在战后,因为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开始对农业械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华民国的拖拉可谓是久负盛名,从1906年就开始出口拖拉了。

    英法德,以及欧洲各个小国,在战后中华民国与欧洲主要个大国的关系缓和之后,或者说是欧洲妥协之后,拖拉再次大量向欧洲出口。

    如今欧洲一年的拖拉订单,就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辆。

    加上亚盟各国也在大量进口拖拉,所以拖拉这个东西,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好卖的,毕竟这个时候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生产性能如此优秀的拖拉。英法如今只能生产一些性能比较低的拖拉。如果没有中华民国的拖拉做对比,那么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一对比之后就出问题。

    因为中华民国的拖拉大量出口欧洲,所以欧洲各国的拖拉制造业也变得难以发展了。欧洲人可没有什么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市场的支持,欧洲的拖拉制造业想要扳回劣势并不是以那么容易。不过拖拉也不是太复杂的东西,德国人的拖拉制造技术还是比较过硬的,只是一时之间产能也不如中华民国那么高。

    中华民国的拖拉制造业,已经基本上满足了本国的需求,开始走向大量的出口,因为中华民国的资本大量注入经济殖民地,所以亚盟各国的拖拉进口数量比欧洲要庞大得多,这得益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华民国向亚盟各国出口没什么关税。

    1922年的国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则再次宣布上调最低基本工资,最低基本工资从之前的每个月70元,上升到每个月100元。

    这样的工资上调,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更多的是用工成本的上升,普遍的工资提升所导致的结果。

    普遍的工资上涨,则是因为用工市场的不断扩大而造成的。因为这个时期,中联储大量放贷,让经济无比繁荣,大量的投资都在建设,并且催生了大量的经济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地上的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如今工地上的普通工人,就是最低级的搬砖工人,工资也都上涨到了一个月160元左右,如果是技术工则更高。

    普通工人的工资上涨意味着就业形势良好。

    中华民国能在轻工业和污染型产业大量分包给经济殖民地发展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就业率,则和大量的建设活动和消费活动有关。

    建设活动就主要以道路为主,大量的商品消费已经原材料的运输,让铁路建设再次受到市场热捧,大量的民资都将钱投入到了铁路建设当中。而大量的汽车消费,则催生了大量的公路投资。

    城镇化,又带来了城镇建设项目以及房地产。

    大量的建设项目出了工地上需要工人之外,还有钢筋水泥、建材的生产也愈加庞大。工人有了收入,则又进行大量的消费。

    汽车、房子,以及电器等生活用品的消费量不断上升,又带动了制造业,以及各种建设活动。

    如此形成了一个经济循环圈。

    只要财团的建设项目还没有建设完,市场消费还没有饱和,就可以不断的循环下去。

    至于建设什么的所需的钱,根本不是问题。中联储的印钞二十四小时运转,不断的向外贷款。

    虽然贷款在不断的发放,但是货币却依旧还是比较坚挺。上升的主要是食品价格,但是工业产品的价格却是没有上升多少,汽车的价格甚至是在下降。

    最低工资提高到每个月100元,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略微超过英国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

    英国人的普通工人,很多甚至是没有这样的收入。

    而收入更高的技术工人的数量则在不断的上升,个人产值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

    这也意味着中华民国正式在国民个人产值方面开始超越英国。此前因为生产力不够普及而已,现在投资额度十分庞大,所以生产力在迅速普及。

    中华民国的老百姓也切身感觉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过也有一些抱怨,说食品价格上涨太快。

    问题是食品价格是必须涨的,毕竟那些生产肉类和蔬菜的劳动者也是要赚钱的,如果以及很便宜,那些群体的收入就跟不上了。

    这一年的国庆,中华民国全国上下的消费量也是猛增。仅仅第一天,就卖出了三百万辆家庭汽车。

    随后天的假期,一共卖出了八百万辆家庭汽车。西北各省因为发展比较早,所以汽车方面都在换代。很多换掉的二手汽车还是能开的,所以都被大量卖到了那些经济殖民地。

    民众因为收入的增加,进而也在疯狂消费。

    各种各样的消费,让民众的生活迅速富裕起来。这样的经济局势,简直无比繁荣,让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的繁荣。

    世界上很多小国,以及那些被殖民的国家,都盼望着能够搭乘这辆战车。因为那些国家的统治者都羡慕那些成为中华民国经济殖民地的国家。或者是那些被殖民的人民,都羡慕那些被中华民国解放的国家。

    这样的繁荣局面,显然还是可以再坚持个五六年,届时中华民国的市场才会饱和,到时候经济就要大萧条了。

    大萧条过后,也许不用年就是战争来临的时候。

    而在此前,中华民国则牢牢的巩固了亚洲霸主的地位,在此时的亚洲,完全就是中华民国说的算。

    中国民族资本,也统治着整个亚洲的经济,与欧美形成了一个对抗性的世界。-- by:dad856|43567|16782085 --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