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9章 :半导体计算机研发成功

作者:钧申
    中华民国若能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就能再次制造出一大批的武贵。就像是后世的什么百度、阿里巴巴上市融资后创造一大批的富翁一样。

    至于从政,成就也还是有的。不过相比军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那么高。毕竟政客的收入,只能算是中产,衣食无忧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拿的是死工资。工业方面尽管也能衣食无忧,但主要还是从事技术方面的东西,部分能创业成功之类的,相比从军还是差了一些。

    只有能当到很高层次的才会获得财团的利益分润,但是财团不一定给他们股份。就如黎元洪,就没有拿到财团股份。不过杨墨川却拿到了财团股份。

    民国时期,弃笔从戎,也是传统人文的主要出路了。自从满清取消了科举制度之后,大量的文人走上了军旅之路。

    这种风气也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如今的中华民国,在军校的报考方面依旧是最热门的。尽管已经裁军,但是在招生数量方面却没有减少。

    在西北军事集团内部,很多军官把儿子送到贵族学校,从小就选择走军事道路。有些成绩尽管不怎么好,但是在军事知识上却是丝毫不差,而且这种人才很多时候更能成为各级主帅。

    那些成绩优异考上军校的,很多时候更多的只能当参谋。各级主帅,超过六成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士兵。不过在军校中涌现出来的将才,成就上又非常惊人,就如西北军校毕业的胡静林,出来就是师长,还是实验师,如今更是一路坐火箭一般的升到了上将军衔。不过这种将才,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天赋的人当中是比较少的。所以军校出来的,当参谋之类的职位是更多的。

    人才的储备,也是关乎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的。

    德国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横扫欧洲大陆,主要还是因为德国有一批职业化军人,而德国的军官当中,很多又是容克贵族,从小接受军事化教育。

    中华民国也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大量的社会上流将儿子都送到了贵族学校中,从小接受军事教育。

    特别是这次大裁军,连普通士兵都获得了很多战争红利的分配,更是大大刺激的尚武风气。

    通过对外战争博取前程,也是有风险的。战争必然死人,不过很多人都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很多商人家庭,是送一个儿子去从军,一个儿子培养起来接管产业,向多个领域发展,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除了上流社会,普通家庭也把教育视作是一条出路。

    不过不往权力核心挤的话,出路是非常多的。不管是教育、医疗、行政、工业等领域,只要考入好大学,就能有一个很不错的饭碗。

    就算是农业领域,都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很多农牧场主家庭,都是把继承家产的子女送到农业大学。本身从事农牧业,收入就比较稳定的。而且使用机械化等高效率方式进行生产,产值也是很高的。

    除了专业化人才,在素质教育上抓得绝对的严格,甚至是一个出格的小举动,学校都会进行纠正,让学生明对错。在一个素质不高而混乱的社会,就如那句话说的,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分利益。

    再加上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能够保障公民收入不会太低,而且因为对外掠夺,以及福利制度的健全,民众对于金钱方面能够看得轻一些,减少那些为了钱而去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构建一个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一些的下一代人,而不是让下一代人活在互相戒备的社会环境当中。

    汉族这个民族,因为比较早熟,所以人际关系复杂,人们不够淳朴,变成了一个负面性的影响。

    另外因为长期的教育缺失,明清两代没有什么全面性的学校教育,加上家庭教育实际上也不全面,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长期的社会底层养分缺乏,民众为了生存,很多时候是不择手段的。

    所以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现在主要靠大力推广学校教育,并且并不是简单的教知识,还要教社会规范等等。

    现在中华民国是工业化社会,自然也就要求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够具备中华民国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观,以及如同生产线一般,教育出有相同社会规范的学生。

    同时辅以一定的城隍庙教育,进而使得民众的素质能够提高。另外,再加上家庭教育。

    不过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家庭教育,很多家庭的父母是不教孩子的。所以如今中华民国的制度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受教育的权力,并且开始强制性执行义务教育。

    1922年,鉴于中华民国形势稳定,经济发展繁荣,以及有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教育,杨墨川向国会递交法案,将六年义务教育修改为九年义务教育,并延长小学为六年。

    从而变成小学六年、中学三年,大学四到六年的学制。

    中学之所以依旧只有三年,主要还是把这一阶段看做是天赋的观察期,有足够天赋的上大学,没足够天赋的上大专。

    7岁入学小学,读完中学15岁,16岁即成年,正好入大学。

    专业所需的基础课程不够的话可以在大学里继续学,而且招生的方式是将以学生比较擅长的科目来决定专业,这样一来学生本身在特长学科就学的比较快。大学里边学专业,便学基础知识都是可以的。

    中华民国这样的学制,主要还是因为不需要搞愚民教育。所以不给学生搞填鸭式的教育,以及浪费时间一般的教育方式。

    基本上不会读书的,15岁过后要么去上大专,大专也考不上,还可以去上中专。小学成绩不好,实在没有念书的天赋,可以在小学读完后马上去上中专。

    这样一来,确保学生不会在学校里浪费生命,更早的投入社会劳动也可以创造出更更多的社会财富。

    在者因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五亿人的国家,加上国家当中不像美国那样有大量黑人来当普通工人,所以升学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

    在私立大学方面,不是谁都能办学校,必须教学质量过关才行,杜绝了野鸡大学的出现。所以此时中华民国的大学,含金量很高。

    唯一一所不怎么需要文凭的大学,那就是财团专门成立的‘投资大学’,这是一个教人如何创业、经营的大学,如何管理企业、理财等方面的。

    有经商天赋的人,念书是没有什么天赋的。

    有统计表明,那些低文凭的创业者,创业成功几率反倒更高。同时盈利也比高文凭的创业者更好。

    这所大学,虽然没有什么成绩上的门槛,但是教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商人子女可以直接进入,因为他们有继承家产的需要。而那些普通学生,要进入这所学校,要么能交得起比较高昂的学费。要么能通过大学方面专门设立的入学考试。

    主要还是因为这所学校的文凭是不值钱的,因为这所大学培养的是老板,因此不可能教给别人打工的技能。因而就读这所投资大学的学生,要么是家里很有钱,毕业后有家产继承,未来肯定是老板。要么就是家庭还算富裕,有成为老板的心愿。

    剩下的交不起高昂学费的普通学生,那么如果通过大学方面的入学考试,学费可以降低,并且可以获得助学贷款。如果没有经商天赋,进入这所大学就是浪费生命,自然不会录取。

    这所大学的入学考试比较特别,那就是考验一学生的经商头脑。分面试和实际ca作两个部分,面试就是让命理师看学生是否有经商的天赋,如果确实有天赋,有能够通过经营来成为一个中产阶级的天资,那么就可以进入实际ca作阶段,学校可能会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经营一段时间,可能是一间店面,可能是一个小公司。如果确实有经营天赋,就可以入学。

    这所投资大学,对财团来说还是比较有作用的。因为财团在大学里设立了一个‘创业基金’,即学校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创意,然后基金觉得有实际ca作意义,那就会给与大小数额不等的投资。

    一个投资者,往往能带动多个就业岗位。

    而且中华民国如今版图这么大,没开发出来的资源太多了。很多资源,还是得有人去开发的。

    这些投资者很多时候提出的创意简直就是脑洞大开,但是很多令人震惊的创业神话,很多就是这些异想天开的创意诞生的。

    另外这所大学培养的是民族商人,在民族意识的灌输上比较注重。

    因此这所大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民族财团培养民族商人的基地。特别是那些具有经商天赋的普通学生,却是最为关键的群体,能通过入学考试的,都是真正具备经商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成长起来之后,可以和财团进行配合。

    他们没有创业资本,财团有。

    财团给他们投资,然后再由这些学生拿着钱去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如此一来,财团只需要按照股份进行分润利益就可以了,就算是再小的创业方案,也只需要在财务上进行一定的监督。

    如果是优良资产,那么还可以继续注资,将规模做大。如果资产不怎么样,那么财团大可以把股份卖掉,很大一部分的投资,就算不是很成功,起码还是可以保本的。亏损的项目可以止损,盈利的项目却可以让利润奔跑。

    当民族商人被不断的培养出来,很多民族商人甚至是可以让财团占领一个小行业,而财团随着不断的注资,掌控的股份也会越来越多。就如同后世的苹果手机,实际上最大的股东并不是乔布斯,就是财团在后面不断地注资。至于乔布斯怎么死的,鬼知道。也不排除阻碍了财团的利益被干掉的可能性。

    财团有渠道,只要进行注资,加上强大的渠道,以及定价权的优势,就能让扶持的企业占据大部分的市场。

    扶持一个企业之后,渠道自然又扩大了。

    财团的发展模式就是不断的滚雪球,尽管一些领域财团不可能完全垄断,但是却可以扶持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