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陈汤之志

作者:白雨连天
民随国姓陈,亡国之民有什么好炫耀的。

    有些学问的嘲讽他说,陈字和阵字相通,而阵本意是排列整齐的方形田块,说不定陈汤的祖先就是种地的,汉朝立国后要每家每户都要有个名姓才姓陈的。

    听到这些嘲讽陈汤是有过一些失望,不过马上又变得兴奋了,因为他仔细想想这些并不重要,秦国人还不是说自己是颛顼的后裔,布衣出身的本朝太祖刘邦还说是帝尧的后裔呢,管他到底是王族后裔还是陈国遗民,等到飞黄腾达的那一天给自己附会上一个显赫的身世想必不是什么难事。

    出乎众人意料,陈汤把家里那些写着奇奇怪怪文字的书简送给了韩家,作为条件,陈汤可以借阅韩家任何书籍。陈汤为自己的这个决定感到欢喜,因为守着祖上留着的一堆破竹简不如换些实用的书籍来看,陈汤相信自己有能力重振家族,到那时候这些玩意算个屁。但是陈父却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很可惜,陈父打他的原因却不是因为这些竹简的是祖传的震家之宝应该世代守护什么的,而是出于一个更实际的原因,这些东西也算的上是古董,读书人都有些收藏竹简的爱好,陈父怨他没有从韩家多换些粮食吃。

    “就知道看这些破竹子,有什么好看的,明天不要躺在榻上装病了,赶紧随我种田去。”陈父狠狠地把竹简摔在地上,愤怒地出去了。

    陈汤冷哼了一声,吃力地从地上捡起了竹简。用手轻轻拂去灰尘。

    《道德经》已经看了两遍了,记得也差不多,应该还给韩家了。

    因为常从韩家借阅书籍,陈汤认识了韩家几乎所有的人,当然包括韩家家主韩谷的女儿韩莺,和她的妹妹韩玉。

    韩莺从一开始就对这个自信爆膨的小子充满兴趣,常常和他讨论一些关于读书的问题。

    陈汤去韩家借书的时候,韩家人都在官府有公务要忙,只有韩莺和韩玉在家。所以韩莺经常替陈汤翻找书简。

    等伤口差不多好了,陈汤趁着阿翁一个不注意又溜到了瑕丘城韩家。

    韩莺正坐在梧桐树下专心地阅读《诗》,声音如银铃搬清脆悦耳。

    见陈汤来了,韩莺合起书简,道:“陈公子的病完全好了吗”

    “还亏了你的药膏,真的管用,全好了。”陈汤道。

    “陈公子今天又要借什么书?”看着陈汤大咧咧地样子,韩莺忽然想笑,强忍住了扯开话题道。

    韩莺每次都是这样灿烂的笑容,陈汤看的赏心悦目。

    韩莺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称呼他一个粗鄙的乡野小子为公子,虽然名不副实,但是陈汤觉得这是个好兆头。说不定自己将来真能成了富家公子。

    最重要的是,韩莺听陈汤的长篇大论和自吹自擂都认认真真的,从不像其他人一样嘲讽他。果然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陈汤打心眼里喜欢。

    “《尉缭子》,《说苑》。”

    “陈公子借的书都好奇怪,基本上我都没有听说过,要翻好半天能找出来,不知陈公子可否告知看的都是些什么书。写的什么内容?”

    “奇书。”

    “哦,什么是奇书?”韩莺歪着脑袋饶有兴致地问。

    “如今天下书简,多藏于官宦氏族商贾之家,商贾以书装点门面,所藏书简不过是经书礼乐之类,这天下奇书,也只有士族家里和官府中才藏有。”陈汤不紧不慢地说。

    “别卖关子啦,快告诉我什么是天下奇书?”韩莺瞪大眼睛问。

    “汉家以黄老之术治国,《道德经》,《庄子》广为传颂,自武帝以来,黜百家而尊儒术,《论语》,《孟子》为士人皆知。我所说的奇书,非道家,儒家经义,而是兵家之言,如今天下虽定,匈奴犹在。兵家之奥义不可以弃之一旁,所谓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读兵书,正是希望有一天能为国撒血,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永垂青史。”

    “陈公子的志向还是挺远大的,哈哈。”韩莺捂嘴笑道。

    笑什么啊,多么严肃的话题,陈汤心里想。

    在韩莺看来,陈汤虽是贫寒人家出身,却不似其他人那样粗鲁,虽然不如士族子弟文雅,甚至还带着一些痞子气,却不失刚强英武的男儿气概。这在阿翁朋友家的子弟中从未被发现。

    陈汤也想过要是能娶韩莺为妻日子会过得很幸福吧,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门第障碍。这种阻碍在大汉朝那个时代似乎是难以逾越的。

    而且,陈汤今年都二十二岁了,阿翁已经给他订好了婚事,陈汤不想遵从阿翁的意愿,娶一个目不识丁的村姑白头到老,这件事仿佛一个大石头压在陈汤心头。

    e欢迎关注小说网微信公众号(_),《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最新章节随时随地轻松阅读!/e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