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00 抠门的皇帝

作者:淡然飘过
   陈墨负责出钱。还要挂上皇家名号,这让陈墨对抠门的皇帝腹诽不已。

    秦岭的观音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佛教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太宗皇帝逝世地翠微宫,隋代所建禅定寺,九景万花山、及古子午栈道遗址等,可谓选了一个好地方。

    医学院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宣传。这个医学院将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入学方式,学子的招收方式将采用全民间方式,全民间方式就是以村镇为单位,免费培养疡医。不但教学免费,食宿也会全免,学习优秀的还有奖学金可拿,陈墨可谓下足了本钱。

    学子的来源不用发愁,有皇家的名号和全免费政策,对学医感兴趣的青少年恐怕要挤破头。教学的师资力量陈墨也不发愁,那帮太医署的同学、同事,加上陆续有成的学子不断冒出,这些人总要给他这个太医署令面子。

    在陈墨建设医学院的同时,新皇继位后的第一次春闱结束了。

    唐代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今年进行的是进士常科,杜让能的次子杜晓不出意外的进士及第。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会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大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杜晓这个“白衣公卿”不是考上的,而是来自于推举。

    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

    杜晓的推荐人是陈墨。

    陈墨推荐,有杜让能子在,加上一个凶名在外的陈墨,谁敢阻挡,杜晓想不进士及第都难。

    作为“执政事笔”,杜让能要避嫌,他本来不想让儿子走这样的途径,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杜晓很坚决,他毫不避讳想进士及第的心愿。陈墨也很坚决,杜让能也无法阻止。

    在唐代,进士及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里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让人意外的是,杜晓没有参加选试,而是直接去了邠州。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