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鬼雨仙踪第146部分阅读

作者:作者不祥
    ,那山谷不过数百丈深而已,就算一头栽下也没什么。

    四匹骏马拖着马车笔直下降,耳边风声呼呼,转眼降下一半。

    正在这时,山伯只觉得身形一顿,似乎马车落在了地上,微微弹了两下,然后不动了。

    “到底了吗?”英台想下车出去。

    耳边传来公孙起的低喝:“小心!车下有古怪,不要踩在上面!”

    “什么古怪?”车内两人一起探出头来往下看。

    映入眼帘的只是黑乎乎的东西,高低不太平,一团一团,仿佛丝线,又似泥浆。

    山伯看不真切,因而问道:“是不是落入沼泽中了?”

    公孙起面色严峻,疾声道:“更像是蛛网!车轮、马蹄都沾在上面了,挣都挣不脱!”

    英台按捺不住,立时手掌在车窗上轻轻一按,整个人就飘了出去。

    “哎,真的似蛛网!很厚的蛛网,我们陷在里面了!”

    山伯也跟着出来,落在车辕上。

    定睛看时。只见底下全是蛛丝,千丝万缕,纵横交错,密密麻麻。说不出有几尺还是几丈。偶尔露出三两个狭小地空隙。测试文字水印1。透过空隙,可以看见下面还有一半的山谷,谷内似有闪烁。

    公孙起探手取出腰刀,用力砍了下去。

    蛛丝迎刃而断。然而很快又连接起来。

    他挥刀连砍数次,结果情形依旧,颇有点抽刀断水、无法隔绝的感觉。

    “此地甚是古怪!大家小心些!”

    山伯转头四顾。周围灰蒙蒙的。视力所及,只有七八丈光景。抬头上看,只见上方云雾缭绕,遮住了清幽地天空。

    英台轻盈的身躯远远的飘了出去,清脆的声音传过来:“梁兄稍待,让我看看周遭形势。”

    “千万小心。”山伯虽然对她地功力有信心。还是免不了叮嘱一句。

    公孙起低头瞧了片刻,说道:“整个黏住了!要将马蹄下面的蛛丝一个个砍开,还要将车轮挖出来。不然只好将马车丢在这里。”

    山伯的目光却顺着蛛网之间细细地空隙望了下去,口里问道:“公孙兄,你猜底下会有什么?我感到下面灵气很丰富,还有火光,似有人烟。真想下去看看。”

    公孙起皱眉道:“如果我猜地不错。下面似乎是一块囚地!要么是谷主自封。要么被别人封禁了!说不得整个山谷就是一个陷空大阵,如果找不到阵眼。就无法破阵。破不了阵法,就没法下去。”

    山伯沉吟道:“你是说整个山谷都被蛛网封闭了?以蛛网结阵,我还是平生仅见。”

    公孙起摇头:“恐怕并不是真的蛛网,蛛网不会砍了迅速接起。”

    “那会是什么?”

    “梁兄弟,你低头仔细瞅瞅,看到蜘蛛了吗?”

    “没有蜘蛛。我倒是看见一些衣服、鞋袜,还有些刀剑之属。难道说有人陷在了这里,最终魂魄消散了?因而留下这些东西?”

    公孙点头,说话的声音有些飘忽:“冥界有一种传说:要想捆仙,需要用天蚕丝制成的捆仙索;若想捆鬼,则要用生魂丝制成的捆鬼绳!所谓生魂丝,并不是蚕丝、毛线之内的东西,而是将幽怨哀思地生魂凝聚在一起,再用某种秘法绞碎,揉搓成细丝……”

    闻言之下,山伯心中一凛,几乎打个寒战,脱口问道:“谁会抽生魂丝?毁灭生魂,这可是违背《生规死律》的!”

    与此同时,原本纹丝不动的马车忽然颤动了两下!

    一阵冷风吹过,耳边传来似有似无的呻吟,仿佛有无数的魂魄在下面哀鸣!

    公孙起压低了声音道:“千年之前,冥界还比较乱,抽取生魂丝的事时有发生;近年来已经很少见了,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梁兄弟,我看形势有些不妙,我们还是及早脱身的好!”

    山伯有些紧张,低声道:“公孙兄,你说这里会不会是魔门地密|岤?”

    公孙起微微点头:“有这种可能,但也说不准。还是赶紧将祝姑娘叫回来,快些走为好!”

    山伯还想再问,忽然心底传出春秋笔苍老地声音:“能走乎?不能!谷内有紫儒之气,必有大儒幽闭此间,若能救出,功德无量!”

    山伯吃了一惊:“有大儒在下面?救了会增加功德?这话怎么说?”

    春秋笔的声音低沉而又和缓:“幽冥之界,原本缺乏灵气。此地灵气丰富,气势磅礴,就连万千生魂积聚地怨气都几乎显示不出来,除了儒家的浩然正气之外,就只有佛宗的大悲之术了!我观谷内隐然有紫气蒸腾,定是有大儒被困在里面了!”

    “大儒怎么会困在下面呢?是谁出手困他?”

    春秋笔的回答很简短:“五帝之下,夏商周秦,秦皇汉武,历代君王,皆封禅于此,其中有些隐秘,还需你自去寻求。解开大阵,方能知晓!”

    山伯急问:“如何才能破阵?阵眼在何处?”“封禅台上,小心寻觅!”

    “封禅台在哪里?”

    春秋笔不答,却听英台的声音由远及近:“梁兄,公孙大哥,快过来看!我在那边山腰,看到一处古怪的高台。”

    山伯欣喜问道:“怎么个古怪法?”

    英台曼妙的身形飘了回来,脆声说道:“是一个赤金垒成的九尺高台!周遭全是符,我想上去却无法靠近!勉强飞过去,也没有站住,又从上面滑了下来!”

    山伯笑道:“那该是封禅台了!公孙兄,我们过去瞧瞧!”

    第336章 金泥石印

    封禅台,一个金光闪闪的高台,四四方方,周遭云雾缭绕,将刺目的金光包绕在内,若非走至近前,倒也不易发觉。

    距离高台还有三丈,公孙起就觉得身前有一股无形的压力,逼得他不能往前走。

    “兄弟小心啊!我看这台子很古怪!”

    英台也站住身形道:“大哥说得是!越往前越有压力,尤其是高台之上,连我也站不住。要想勉强发力,丹田中就觉得很沉重。我猜可能是心法不合的缘故吧,梁兄可以去试试。”

    山伯睁大眼睛瞄了两眼,沉声道:“让我试试,你们就站在这里,别再往前走了!”

    “梁兄小心!”英台一面说,一面腾身而起,从空中靠近高台,生怕山伯会出什么意外。

    山伯收敛心神,诚心正意,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胸中,然后一步步走向封禅台。

    渐渐接近高台,他觉得一切如常,于是提步上了台阶。

    那台看似不高,却有九九八十一级。

    自踏上高台第一步起,山伯就觉得足下有一股温热的暖流顺着小腿冒上来,仿佛有蛇虫在爬,瞬间窜上胸腹,与胸中的浩然正气纠结在一起,一圈圈不停的旋转。

    他心神安定,足下不停,很快走了二三十步。

    眼前黑雾渐渐散去,白雾朦胧围上来,耳边风声呼呼,仿佛走在深谷山涧,时有虎豹龙吟之声,闻之令人颤栗。

    胸中浩然正气依旧旋转个不停。每当他登上一级台阶,都要迅速旋转一圈。

    等到登上五十级,眼前白雾渐渐变淡了,胸中的浩然正气却有上升蒸腾之势,渐渐化成一股白雾,从头顶蒸蒸而上,高达五尺。清晰可见。

    英台在空中紧张的瞧着,见此情景,心中略有些安慰:“梁兄又有奇遇,他的功力又长进了!看来眼前一关对他来说问题不大。”

    大约过了盏茶功夫,山伯才缓缓登上高台。

    这时候,他头顶的白气已经长高到丈许,颜色也变得微微有些淡黄,仿佛受了封禅台地金光映射,因而改变了颜色。

    山伯站在台上,抬头看去。只见台中央有一个硕大的石龟,足有七八尺长,白玉筑成,背上印满了金黄|色的符。

    仔细一瞧,那些符纹理都不是很清晰,似乎年代久远。渐渐淡化了。

    而那封禅台的金光似乎就是从那些符中发散出来的!符千奇百怪。很难看得明白。

    山伯心中惊奇,不知不觉围着石龟走了一圈,渐渐接近石龟的头部,忽然发现石龟张着大口,嘴里含着一个淡绿色的玉盒。“这是什么?”他不敢乱动,双眼盯着玉盒沉吟起来。

    过了好大一阵,他才小心伸出手臂,将玉盒抓在手里,轻轻移动。将其取了下来。

    他将玉盒放在台上,凝神默祷,提气缓缓打开。

    定睛一瞧,发现里面是一个拳头大地水晶石印,出此之外还散落着一些金粉。

    他将水晶石印提在手里,仔细去看印迹,却发现上面模糊不定。似乎有水银在流动。一会儿现出一副图画,时而似山川地理。时而如飞云瀑布。

    他心中一动:“瞧着像符?莫非石龟上的印纹就是用这个印上去的?”

    恰在此时,春秋笔包含沧桑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这是一件宝贝,名字叫金泥石印。《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封之印玺也。太史公言:飞英腾实,金泥石记。”

    山伯目光闪动,问道:“喔,为啥说是宝贝儿呢?”

    春秋笔缓缓道:“上自三皇五帝,下至秦皇汉武,封禅之时都要沐浴更衣,斋戒数日,来到封禅台上,对天祷告,对地祈福,手持石印刻录祷文,将石龟一周盖满了印符才算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帝王的心血凝聚在石印里。久而久之,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赞美、期盼、渴求凝结在里面,因而石印蕴含了数不清的灵力和功德……”

    山伯淡然笑问:“封禅,封禅到底有什么意义?”

    春秋笔慢悠悠的道:“所谓封禅,包括封和禅。

    登封报天,降禅除地”。大意是说,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梁父丘筑方坛以报地之功。老百姓想要好收成,那就要天地和谐,在天讲风调雨顺,在地讲土地肥沃。土地肥沃也就是灵气丰足,这方金泥石印说它是难得的宝贝,就因为它能沟通地气,甚至能将周围数千里地灵气聚集在一起,封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譬如现在,石龟的头部正对着下面的山谷,因而谷内灵气十分丰富,正是修行练气的极佳处所,冥界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甚至比起阎王居住地九幽城还胜一筹。”

    山伯觉得好笑:“那阎王怎么不搬这里住?”

    春秋笔轻哼道:“他倒是想啊!可这封禅台乃是三皇五帝亲手铸就地。三皇五帝你知道吗?那几位在人间受人景仰,在天界也是君王,贵为五老帝君,不是阎王能惹得起的。再说这封禅台,可以说除了人间帝王,肩负千万百姓重托,斋戒沐浴之后,才能上台一拜,短暂逗留之外,再就是掌握了五老心法的人,也能上台久住。“什么五老心法?我可不会,怎么上来了呢?”

    “三皇五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儒家心法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

    “啊,怎么会?”

    “有何奇怪之处?先秦古儒是一群司职祭祀的文书,天天跟在五帝身边,自然能学到五老的心法。非止是祭祀祷告,就算呼风唤雨也不为过。”

    山伯闻言心中欢喜:“这么说,我学的也是五老心法了?真没想到,这门功夫还能跟圣人挂上勾,前景向来也不会差的,对吗?”

    “是,可惜你会地很少。五老心法博大精深,流传至今残缺不堪。你所掌握的,在当世之中已经算多的了,但还要继续努力。这方金泥石印不妨带走。”

    山伯有些吃惊:“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咋能拿走呢?拿走之后怎么让后代的帝王封禅?岂不让普天黎民失望?”

    春秋笔道:“尧舜已远,王道不存。自从天龙降世,化生妖孽以来,懂得五老心法的人越来越少,也没人明白如何沟通天地。如此宝物,空对邪魔觊觎,留在这里,只会变成皇帝、权贵愚民的借口!”

    山伯还是犹豫不决:“那要是五老帝君怪罪怎么办?就算要收起来也该他们去收啊!”

    “三皇五帝非比等闲,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岂会跟你这后生晚辈过不去。只要你行事端正,不仗着金泥石印为恶,就不怕他们降罪。再者说,等你通达玄理,弘扬儒学,使尧舜之道重临中土之后,也可以将石印放回来。”

    听了这话,山伯心道:“我师傅郑玄研究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我自己又怎能轻易明白呢?再说就算我明白了,又怎能让儒家大道重降中原?这压根就不是一个人地事!必须找一批志同道合地人一起努力才有希望。”

    想到这里,他将金泥石印收入囊中,口里说道:“就依您说的办。若有机会,就将其还给五老帝君。”

    石印刚刚收起,就听身前“咔咔”轻响,低头看时,只见那巨大地石龟忽然向旁边移出三尺,底下现出一个深深的洞|岤!

    正在惊异之间,就见一人头顶紫气从洞里冒出来,口里长吟:“茅焦出来了!嬴政,你封不住我!金泥石印在哪里?让我砸碎了它!”

    第337章 茅焦

    “茅焦?”山伯惊异不已,脱口叫道:“先生竟是茅焦?”

    出来的人身材高大,年约四旬,满脸胡须,眉毛又黑又长,一双眼睛神采奕奕,说起话来也铿锵有力:“不错!某家就是茅焦!小兄弟是什么人?你认得我?”

    山伯曾经在恩师郑玄留下的书籍中读到,相传茅焦是齐国人,是战国末期的一代大儒。茅焦最大的贡献是为秦始皇挣得一个好名声。在古代,一个好的名声是十分重要的。它所取得社会效益也是极大的。

    秦始皇在处置一事上十分震怒。史载“始皇取四支车裂之,取两弟扑杀之,取太后迁之咸阳宫。下令曰: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脊。谏而死者二十七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茅焦不畏权势,没有退缩,做了第二十八个谏者,不过,他的下场不象前面那二十七个。茅焦在上谏中说:“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咸阳,有不孝之行;蒺藜谏士,有桀纣之治。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说着,便解去外衣,赴镬就烹。

    秦王听完这番话,竟然没有发怒,反而下座揽焦,当面致谢,拜焦为上卿,令他随往迎母,与太后同辇还都,再为母子如初。泰山压顶不弯腰!既有勇气,又有说辞,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对于这样的铮铮大儒,山伯心里说不出地钦佩。当下深施一礼,恭谨说道:“先生大名垂宇宙,后生学子谁不知?晚生梁仁,拜见先生!”

    “嗯?姓梁名仁,这名字取得好!”茅焦上下打量着山伯,郎声道:“能登上封禅台,你的修为不浅呢!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山伯微笑道:“末学后进。偶然路过这里。侥幸上来台来。没想到得见前辈,实在是三生有幸。

    台下的公孙起远远听到,忍不住撇了撇嘴,心道:“向来以为梁兄弟是老实人,没想到也会说这样肉麻的话!这茅焦又算是什么名家了?我怎么没听说过?哼。生的比我晚,名声、功勋都不怎么样。值得溜须拍马吗?”

    英台飞在空中,静静的瞧着,对于茅焦这人几乎没什么印象。她只担心山伯会不会受到伤害,因而一双妙目紧盯着台上,仔细观察对方地一举一动。

    茅焦对台下、空中地两人视而未见。只是瞄了山伯两眼,便将眼睛转向巨大的石龟,走过去伸手在石龟嘴里摸了一把,轻声道:“果然如此,金印不见了!不知是小兄弟收了?还是被别人拿去?”

    山伯有些犹豫,想说自己拿了,又怕对方硬抢!这么一件宝贝,砸坏了多可惜!想说没拿。他又不愿撒谎。因此略一停滞。嘴角翘了翘,没有当堂作答。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