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列强路第21部分阅读

作者:作者不祥
兴军,复兴军政策再好,他们也不会理会。

    新的税收政策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原地方官员,衙役和税吏等等,不过,这些人都是复兴军的敌人,没有被复兴军砍头已经侥幸了,复兴军自然不用考虑他们的利益是否受损。

    发布完新的税收政策外,复兴军新成立的税务局也开始运作,除了税务局,复兴军还一口气成立了警察、情报、工商、财政、农业、交通、组织、外交、司法、宣传十个局,因为缺少人才,复兴军高级领导,往往是一人身兼二局以上局长职位。

    不管怎样,复兴军的各项内政终于开始走上正轨,以后只需要慢慢再补充扩大即可,这让王韶松了一口气,抽出时间去宝山视察各个工厂情况。

    “见过委员长。”

    王韶刚从船上下来,刘墉带着盖尔等人已经在码头等待,看到王韶,急忙行礼。

    “贯经不必多礼,盖尔先生,这一年过得如何?”王韶笑着问道。

    盖尔一本正经的回道:“委员长阁下,谢谢你为我们所建的俱乐部,小伙子们下班后终于有地方可去了。”

    王韶上次来到宝山县还是年初钢铁厂第一次开炉时,如今与以前相比,宝山县已经大变样,码头和通往工厂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各种生活设施的配套也已经齐全,工业区不但新建了俱乐部,而且还建了一家大型纺织厂,雇用女工一万五千余人,使得工业区不再是清一色男性。

    新建的俱乐部取名为和平俱乐部,不但有酒吧,还有餐厅、客房、游泳池、射击等娱乐设施,至于价格吗,反正一般工人绝不会进去消费,倒是那些洋人乐此不疲,除了洋人外,俱乐部的客户还有一些外来客商,开张才数月,居然有数万两银子的盈利。

    “那就好,盖尔,以后工业区会越来越好,希望你们可以把工业区当成自己真正的家,以后把家眷也带过来。”

    “委员长,这可以吗?”盖尔兴奋的道。

    清廷不允许洋人带家眷过来,来中国的洋人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还没有成家,可谓光棍一条。

    这些人大本国多混得并不如意,开始的想法都是到中国赚一笔钱后再回去,只是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在中国过得远比回国好,许多人已经舍不得离开。

    而盖尔等一些人则早已成家立业,他们早想把家眷接来,只是顾忌清廷不许,这才没有行动。

    “当然,我说允许就允许,不过,这里我不是什么委员长,你还是叫我老板吧。”

    盖尔这才想起,如今眼前之人才是上海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不由大喜:“委员长阁下,不,老板,多谢。”

    ………………

    第三更,大家还有票的不要留啊,求推荐!

    感谢书中神仙投的催更票,不过,老茅的速度一直没提升,一万二实在太为难老茅了,只能辜负美意。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四节铁路设想

    “委员长,先请上车吧。”看到王韶与盖尔两人一直在码头交谈,刘墉在旁边提醒道。

    “好,贯经,你和我一起同坐吧。”

    “是。”刘墉应道,带着王韶一行出了来到十数辆大车旁,请王韶登上一辆大车,他才跟了上去。

    工业区所使用的马车都是四轮大马车,即使是十余人也可以同时坐下,因此两人乘坐显得非常宽广,刚在车上坐好,马车已经启动,这是新式的马车,又是走在水泥路上,显然非常平稳,几乎感觉到什么震动。

    “贯经,工业区如今生产状况如何?”

    “委员长,工业区目前生产还好,只是运力不足,钢铁厂目前只能满足六成产能。”刘墉回道。

    “六成,差这么多?”王韶不由挠头,三十万吨的钢铁厂只能满足六成,那就有十二万吨的产能白白闲置,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只建两座钢铁厂。

    这点刘墉也没有办法,上海没有煤铁,钢铁厂原料都需要外运,铁矿来自海南,煤炭来自越南广宁省,两者离上海都有二千多海里,船只来往一趟需数天时间。要满足三座钢铁厂的原料要求,每月需要运输近十万吨物资,能够保证六成供给,刘墉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

    复兴军已经起兵造反,只是铁矿的运输却没有受到什么阻碍,海南山高帝远,清廷上下甚至没有人知道复兴军在昌江县兴建了一个大型铁矿厂,而昌江县那点人马,连给复兴军铁矿守卫塞牙都不够,昌江县害怕自己收贿赂之事被发现,不敢上报,只能任凭复兴军矿场继续生产。

    而煤炭则还是在刚订下钢铁厂设备时,王韶派人去广宁买下一大片地方作为探矿之用,满清尚是越南宗主国,王韶又砸下大笔金钱的情况下,越南官方同意将广宁一片山区划给了和平洋行探矿。

    广宁为越南煤矿中心,后世探明储量高达三十亿吨,而且出产的都是无烟煤,是世界三大无烟煤产区,又恰在海边,正是和平洋行煤炭来源理想之地,在卖下此地不久后,和平洋行派出的员工在所划区域轻而易举的挖出煤炭,开始源源不断供上海使用。

    无论煤还是铁,这两处的资源以现在工业区的产量计算,即使是一百年也使用不完,可惜运力不够,再多资源也是白搭。

    王韶只得询问道:“目前我们有多少船只在运输?”

    “回委员长,大概有五百艘,不过,船只太小,最大的船只才二百吨左右,许多只有数十吨。”

    这些船不但小,而且速度还慢,多是由渔船改装,来回一次需要七八天时间,工业区使用最大的船只还是由青浦造船厂建造的海豚型,这种船只速度快,一次可以载重二百吨,到海南三天就可以打一个来回,到广宁来回也只需要四天,目前为钢铁厂运输原料的海豚型船只有二十艘,如果能够扩大到六十艘,即使把几百艘小船全部放弃也够用了。

    只是青浦造船厂即使是用了吃奶的力气,一个月也只能建造三艘,要等到钢厂有六十艘海豚号运输船,至少还要一年多时间,而且还要青浦造船厂所建的海豚型船只全部供给钢铁厂才行,这绝不可能。

    好在除了青浦造船厂,工业区还有另外两家造船厂,分为宝山第一和第二轮船厂,这两家造船厂王韶各投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如今快两年时间,一直没有听说过建造什么船只出来,王韶正想问问两家造船厂如何时,马车一顿,停了下来。

    “委员长,到了,我们先下去吧。”

    “好。”王韶应了一声,从马车上下来,打量了一下,马车停在第一钢铁厂门口,刚下马车,各种巨大声音就从钢铁厂里传了出来,仿佛里面困着无数巨兽一般。

    在钢铁厂里转了一圈,王韶就满意的出来,目前钢铁厂一切生产正常,困扰钢铁厂生产的只是运力不足而已,而运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解决。

    出了钢铁厂,王韶直接道:“贯经,钢铁厂生产的铁轨暂时不卖了,全部储存起来。”

    刘墉大为惊讶:“委员长,为什么不卖?”

    前些日子,刘墉刚刚与英国怡和洋行签了一个大单,怡和洋行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吨铁轨,总价白银三十四万两,成为工业区第一笔对外销售的大单,形势如此之好,委员长却突然说不卖了,刘墉如何不感到突然。

    “不为什么,因为我们也要修铁路。”

    “我们也要修铁路?”刘墉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即大喜,从洋人口中听到铁路的种种便利后,刘墉早就在想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铁路,没想到委员长如此英明,现在就想到修铁路。他急忙问道:“委员长,我们的铁路建在哪里。”

    “嗯,先建一条宝山与上海的铁路,然后再建上海到苏州,以后我们的队伍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王韶毫气干云的道。

    二十世纪下半叶,是钢铁的世纪,也是铁路的世纪,铁路不但是发展经济的命脉,也是军事,政治的命脉,孙中山有一句名言,中国只要修二十万里铁路就一定会成为强国,这句话传出,孙中山马上有一个孙大炮的外号。

    要知道,直到王韶穿越前,中国铁路里程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里,从这点看,孙中山确实是在放大炮,只是和美国相比,中国铁道部实在应该感到羞愧万分,1850年到1880年,美国人的铁路总长就由9020英里增加到93670英里,换算公里就是15万公里,孙中山不过是拿几十年前的美国铁路相比而已,而中国以后追了一百年,所建铁路还不到人家三十年时间所建里程三分之二。

    王韶实在应该感谢老天送自己到这个时代,此时即使是美国人铁路总里程也刚则达到一万英里,英国人则不到八千英里,德国人四千多英里,法国人才二千英里,俄国只有数百英里……

    奋起直追十年,超上美英两国或许无望,超过俄国是必然,还有超过德法两国的希望,二十年,赶上英国人也不是不可能。

    ………………

    头一次日推荐过千,感谢大家支持,也感谢李圣天、唐云两位书友的打赏!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五节小火轮

    既然复兴军自己要修铁路,刘墉当然不愿意再卖铁轨,宝山钢铁厂所用的煤矿,铁矿都是最好的原料,加上使用的技术基本也是最先进,所出生铁质量非常好,英国人检测完宝山钢铁厂生产的铁轨质量后,大为惊讶,这些生铁质量已经超过英国本土生产的铁轨,加上运输便利,怡和洋行才会一次xg下达一万吨铁轨订单。

    “委员长,要修铁路,必须要有修铁路的人才,不知委员长要谁来负责?”刘墉忍不住问道。

    “这……”刘墉这一问,顿时把王韶给问住了,按道理铁路应该由jiāo通局负责,jiāo通局局长是梅鸿吉担任,只是梅鸿吉还兼任了财政局、工商两个局的局长,如果再由梅鸿吉负责铁路,先不说他是否懂铁路,就是懂也根本没有那么多jg力。

    “盖尔,你可有好的人选?”王韶只有把目光转向英国人。

    “老板,你可是设计铁路的人才,我有一个朋友刚到上海,他参与了印度孟买的铁路设计,不知是否符合老板的要求?”盖尔回道,心中却有点不安。

    这个朋友其实是来投靠盖尔的,刚刚在印度失业,想来到上海碰运气,听说盖尔hun得不错,就写信要求盖尔替他在宝山县找一份工作,只是如今华人技工已经成长起来,他的朋友在技术这一块却没有什么优势,如果同样的工作却要安排一个华工十余倍工资的洋人,一定会遭到刘墉的否决,若是不帮,恐怕于自己名声有损,盖尔正为难,没想到王韶正需要懂铁路的人员,盖尔连忙替朋友推荐。

    印度孟卖的铁路,是英国人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长度只有三十四公里,事实上要在明年才会动工,铁路还没有动工,盖尔的朋友就离开,估计也不会是什么主要设计人员。

    只是此时王韶也没有挑选资格,哪怕盖尔的朋友根本没有设计过铁路,对铁路的认识至少比现在中国任何人都强,反正从宝山到上海的铁路也不长,就当是练手。

    “那好,你可以叫他来上海衙én来找我,如果合适,我会任命他为铁路总工程师。”

    铁路总工程师啊,这在英国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位,盖尔暗暗为朋友高兴,连忙回道:“是,老板。”

    从钢铁厂出来,王韶下一站就是机器厂,第一机器厂主要是生产蒸汽机,从数十马力到数百马力不等,功率最大的蒸汽机已经达到三百马力,目前已经得到缫丝厂、纺织厂、船厂、铸造厂等客户的广泛认同,生成出来的蒸汽机可以说供不应求。

    第二机器厂则偏重于机械,生产各类机chuáng、轴承、起重、运输等,产品同样供不应求。

    王韶并没有在两个机器厂耽搁多少时间,他只是简单的看了看,就转到了宝山第一造船厂,此刻宝山第一造船厂的船坞平台上正停放着四艘船只,两大两小,奇怪的是,这四艘船完全没有看到桅杆和风帆。

    第一造船厂总工是一名叫詹姆士劳思的英国人,曾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工作过,他兴致勃勃的向王韶介绍,指了指两艘小船道:“老板,根据你的要求,这两艘船采用了全钢结构,安置两台可以产生一百马力的锅炉,总排水量二百吨,经测试最高速度可达二十节,适航速度十六节左右,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即使是欧洲国家也没有几家船厂能够造出这样全钢的蒸汽轮船。”

    “这么说,这两艘船已经造好了,那为什么不jiāo付给客户使用?”王韶有点疑huo的问道。

    “老板,这是全新的船只,虽然早已经造好,但我们需要进行各项测试,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测试的时间是半年。”

    “目前测试了多久。”

    “已经半年了,它们的xg能非常bāng,可以随时jiāo付使用。”詹姆士劳思的神情说不出的骄傲。

    为了建造全钢的蒸汽船,造船厂付出了很多,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铁甲船法国人在1849年才下水,距此不过三年,即使是请来的英国技师,他们也完全没有建造全钢蒸汽船的经验,一切全靠建木质船的经验和模索,这样建造出来的船只,质量可想而知,造船厂第一次造出来的铁船不过数十吨,下水之后还没有开动蒸汽机,船只已经倾斜,好在抢救及时才没有沉没。

    接下来,造船厂又接连失败了数次,直到半年前才造出了这二艘二百吨的蒸汽铁船。

    “太好了。”王韶大喜,当初不造木船,而是让两家船厂同时造全钢的蒸汽船,就是抱着趁现在铁甲蒸汽船刚刚起步之极,不落后于各国列强,没想到真造了出来。

    二百吨的蒸汽船,在海中只能算小不点,不过在长江却可以大显身手,胡林翼因为看到外国人小火轮在长江上不用风帆而能飞快逆行而上,吓得大病一场,如今复兴军的小火轮提前年出来,如果让满清官员看到,不知会不会吓个半死。

    不过有得就有失,如果两家船厂开始就造木船的话,现在钢铁厂恐怕也不会因为运力不够而苦恼。

    王韶兴致勃勃的登上一艘铁甲蒸汽船,这艘船是客货两用,中间凸起的巨大锅炉显得有点丑陋,只是全钢铁的船体却非是木船可比。

    如果不能时间宝贵,王韶很想让人开船到江面转一圈,只是此时只能作罢,很快就从船上下来。

    “劳思,那两艘船如何?”王韶指了指旁边还在晒装的两艘大船。

    “老板,那是两艘新船,还有二月即可以建成,建成后可达六百吨,如果顺利的话,下一次造船厂将会建千吨以上的大船。”詹姆士劳思神采飞扬的道。

    在宝山第一造船厂的日子,是詹姆士劳思过得是愉快的时候,他在阿姆斯特朗船厂不过是一个中级技师,上面被无数人压着,如今在宝山第一造船厂却是总工,更主要的是,造船厂资金雄厚,可以任由他折腾,詹姆士劳思相信,只要一步步提高,造船厂将会造出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钢铁蒸汽船,到那时,他詹姆士劳思将会成为世界名人。

    ………………

    搞了一个小调查,大家投一下票吧。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二十六节火枪

    王韶当然希望造船厂造的船只越大越好,恨不得现在就有几艘万吨巨舰,到时哪个列强还敢打中国主意。

    可是现在复兴军急需大量船只,尤其是这种蒸汽推动的铁船,有大船当然好,如果没有,小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詹姆士劳思的这种做法,对于提升造船厂技术水平非常好,只是却阻碍了复兴军快速得到大量铁甲蒸汽船的机会。

    “劳思,你的想法很好,不过,现在我们需要大量马上可以用上的蒸汽船,你明白吗?”

    詹姆士劳思顿时急了:“老板,难道你要中断铁甲蒸汽船的研究?”

    “中断,当然不是,铁甲蒸汽船可以继续研究,不过,要兼顾生产成熟的蒸汽船,一个月建造两艘两百吨蒸汽船,能不能完成?”

    听到可以让他继续研究,詹姆士劳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