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六章 去邪

作者:午后方晴
,各人究竟是什么品行,一两天看不出来,正好王叔岁数最长,刘昌郝便将这担子交给了他。

    王叔点点头,也没说什么。

    韩大虎领着棘岭寨十几个丁壮来了。

    “昌郝,汝打了刘四根?”

    “吾上门论理,刘仲臣婆娘不但不听,立即要抓吾脸,于是打了起来。”

    “打的好,此类人,汝越软弱,其越欺汝。”

    刘昌郝可不想打这一架,不过已经打了奈何。

    “如此大池子?”

    为了便于操作,沤池挖成长条形,可面积不小,每个池子几乎都达到百平米以上。并且沤料投放后,还会用竹子编成竹排铺在上面,再于上面盖上草帘子,上覆碎泥,除了中午将两边揭开透风,余下时间全部封闭起来,加速它的发酵。特别是第一个沤池,不久就要用上的。

    “叔父,地皆让村子里人种死了,欲要种瓜种花,须改良,几百亩地呢。”

    别看刘昌郝准备了好几个大沤池,每亩均摊下来,实际也不算多。

    离得不远,刘梁村、特别是刘昌郝家的情况,韩大虎是清楚的。

    “叔父,吾还托汝办一件事。”

    “何?”

    “吾将地收回,种瓜、种花,瓜是五色瓜,已托牙人替吾买种子。吾家辰光汝是知道的,为省以后扯皮,吾计划于吾家田地边上,植上棘树。晚上汝回去,让汝村人于山上留心观看,过段时间吾安排妥当后,不论棘灌或是刺藤,由其挖出,吾付钱买之。”

    “过段时间便载?”

    “叔父,非是所有植物皆宜于春天移载,多数带棘藤木,秋后移载比春天移载效果更佳,眼下还不行,白天气温比较高,得拖上一段日子。”

    “外面学问?”

    刘昌郝笑笑不答。

    韩大虎又转身看着秦瓦匠,不过两人PK,闹玩的,韩大虎可能略占下风,若是动真格的,秦瓦匠必然非是韩大虎对手。

    …………

    宋朝也赶集,但不叫赶集,而叫赶墟,墟市的墟,有的地方又叫赶市,江东圩那边渐渐改叫赶圩。

    前天梁小乙带着武兆麟与韦小二买了一次,可需要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买漏掉了,有的没有买到,正好今天是赶墟日子,一道买齐。

    另外还要买两头牛犊子,一百九十多只小鸡。

    随后刘昌郝来到乌头渡铁匠铺,拿出图纸。宋朝没有米、分米这样的单位,但有尺与寸,性质一样。

    老铁匠看着图纸上古怪的铧犁组,问:“小郎,为何打造如此犁铧?”

    “此乃重犁,利于深耕。”

    实际经过大伙商议,这台重犁已经改了不少。

    原先是连体式重铧,虽然更牢固,然而大伙反复商议,认为不妥。主要非是铸造,纯用人工锻打,难度大,乌头渡这个老铁匠手艺又有限,多半打不出来,除非到京城找手艺高超的铁匠锻打,那也太不值当了。

    于是改成了分体式犁铧,没有连杆,只有犁壁,打好后,安装在枕木上。

    尺寸也压了压,原先能耕深一尺八寸,大伙也以为不妥,虽然耕得越深越好,然而会耗牛力,又是请的牛,牛耕的越慢,付的钱越多。于是将耕深压缩到一尺五寸,有这个耕深也足够了。

    但对于普通的曲辕犁来说,这仍是一个可怕的耕深。

    然而刘昌郝是付钱的,乌头渡这个老铁匠也没有那么好的节操,你要打,又给了钱,我就替你打!

    刘昌郝又到卖油的地方转了转,说:“张叔父,汝带着人将所购货物拉回家,秦叔父、韦二哥,汝随吾去县城。”

    三人来到县城,刘昌郝在县城草草吃了一点东西,来到李阔海家。

    李阔海一家正在吃午饭。

    李小娘子看到刘昌郝来了,高兴地站起来,让刘昌郝头皮子麻麻的。

    李阔海招呼他们吃饭。

    “大官人,谢了,吾等已经吃过。”

    “回家如何?”

    “千头万绪……镜子卖了没有?”

    “与汝无关。”李阔海笑咪咪地说,看来不但卖了,价格也让他很满意。

    这个刘昌郝真不眼红,甚至希望李阔海卖得越高才越好。接下来还要打交道的。

    “大官人,吾要买油饼。”

    “油饼?”

    刘昌郝忽然想起了,宋朝没有油饼的说法,立即改过来:“油枯。”

    “汝要买几何?”

    “不少,准备买一千余石,然今天买得不多,只须两百石。”

    沤肥要抢时间,饼肥同样也要抢时间,抢的就是移载花卉的时间,虽然用量不太大,时间却很紧。至于明年甜瓜的用肥,到没有那么急迫了。

    “行。”

    “价几何?”

    “每石一百二十文。”

    “吾看到汝家卖油了。”

    “今年豆子贵。”

    李大官人表情有些阴晴不定。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