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7章 亲启秘奏,论吐蕃

作者:样样稀松
其实,李二陛下就是个暴脾气,但可贵的是能压制下来,不在急怒中做出决定。

    否则,魏大喷子和朝中那些面折进谏者,早被杀光了。

    徐齐霖见李二陛下的神情,知道他已经能冷静思考,便继续说道:“若是陛下信得过微臣的公忠体国,微臣去新安亦可顺道去洛州调查一番。明察秋毫嘛,微臣自觉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李二陛下斜睨了徐齐霖一眼,说道:“公忠体国是有那么一点,明察秋毫还是算了。在甘州遇刺,你可查出凶手?”

    徐齐霖挠了挠头,有些赧然地说道:“虽未查出,可也把凶手吓得不敢露面。”

    李二陛下对徐齐霖的辩解只是哼了一声,缓缓说道:“此事不可外传,朕自会派人查实。”

    “微臣的嘴象石头一样严实。”徐齐霖赶忙保证,又接着说道:“微臣此番入宫,除了向陛下辞行,还有些许建议上奏。”

    “拿来朕看。”李二陛下坐直了身子。

    徐齐霖只好自己上前,把奏报呈给李二陛下,说道:“宫外还有微臣制作的沙盘,是不是让宫人抬进来?”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低头打开奏报阅看,却是徐齐霖关于河西的详细研究。

    在这份奏报上,徐齐霖将河西走廊的地位提到了国家安危的高度。从汉朝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如果河西失陷,长安便会直面威胁。

    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河西以北的游牧民族是难以构成威胁的;但南面,虽然有吐谷浑作为屏障,可吐谷浑的战力堪忧,未必能够起到作用。

    李二陛下捋着胡须,轻轻摇头,说道:“你顾虑吐蕃的威胁,大可不必吧?”

    徐齐霖已经让宫人把沙盘抬了进来,听到李二陛下这样说,赶忙说道:“陛下请移步,在这沙盘上能看得更为清楚。”

    李二陛下起身走过来,在沙盘前驻足,仔细一看,不禁赞叹道:“这个沙盘做得极好,西北地理形势一目了然。”

    徐齐霖嘿然一笑,伸手指点着说道:“陛下请看,这里是河西,这里是西域,这里是吐谷浑,这里便是吐蕃。”

    李二陛下点头,说道:“嗯,看过沙盘,才知各地的确切情形。这吐蕃,地势很高啊!”

    徐齐霖用力点头,说道:“吐蕃地势很高,气候寒冷,这是他们的极大优势。因为高寒,一般人很难适应,去了那里会呼吸不畅,浑身无力,甚至因此而丧命也不稀奇。”

    李二陛下沉吟着说道:“你是说吐蕃只倚靠地利,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连我大唐军队也难以取胜?”

    徐齐霖说道:“要说取胜,也不是不能,但却绝不是在吐蕃之地。如果两国开战,我大唐军要争取在吐谷浑将其击败,并尽量歼灭其有生力量。”

    “吐蕃有地利优势,可也有其弱势,便是人口少。经一重创,便能消停十几年。陛下可以看到,吐谷浑地势也较高,但与吐蕃比,还是差了很多。我大唐军队若在些作战,或在此驻扎,对高原的适应力也会逐渐增强。”

    李二陛下笑了笑,对徐齐霖如此看重吐蕃并不是很在意,伸手指了指,说道:“若是吐蕃与我大唐为敌,连西域也会遭遇战事啊!”

    “陛下英明,看得极准!”徐齐霖赶忙添油加醋,“不仅是西域,还有陇右、河西。凭吐谷浑的实力,难堪为我大唐屏障。”

    李二陛下看着徐齐霖急切的样子,有些好笑,问道:“你是对朕赐婚吐蕃有异议?还是现在就要与吐蕃开战?”

    徐齐霖赶忙摇头,说道:“微臣一没异议,二不是要开战,而是要防患于未然,现在便对吐蕃加以警惕和防范。”

    李二陛下暗自松了口气,说道:“如何防范哪?”

    徐齐霖斟酌了下言辞,便开口说道:“松州一战,吐蕃见识了我大唐军威,自知不敌,方才前来求婚。表面上恭顺,实则是卧薪尝胆,以为后图……”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通,徐齐霖嘴都说干了,才最终下了结论,“赐婚可以,陪嫁却可作文章。什么先进的科技、工艺和历法,一样也不给,能工巧匠,一个不带……”

    “……瓷器、丝绸等奢侈品多带些,儒家经典和佛经多送些,和尚也多派些,再混进些间谍,打探吐蕃的各种消息……”

    糖衣炮弹嘛,这个徐齐霖懂啊,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让吐蕃人物质精神双文明。

    李二陛下似笑非笑,看徐齐霖停下述说,问道:“完了,就这些?”

    徐齐霖歪头想了想,又想到一样儿,说道:“还有茶叶,这可是更厉害的。先送他们,喝上瘾了,就能掐住他们的脖子。”

    李二陛下嘿然一笑,点了点头,说道:“齐霖用心了。嗯,朕已记下,会召人商议此事,绝对会防患于未然。”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移目沙盘,说道:“河西已经经营得甚好,下一步便是陇右,你觉得如何?”

    “河西陇右正是遏制吐蕃的重地。”徐齐霖赞同道:“若我大唐与吐蕃开战,微臣以为必是因吐谷浑而起。”

    李二陛下命宫人给徐齐霖端了杯茶水,他围着沙盘观察着审视着。作为对军事极为拿手的马上皇帝,李二陛下看着这沙盘,自然会有完全的布署。

    徐齐霖说得虽然并不全对,也只是因为他不擅长军事,但李二陛下却认为对于吐谷浑的论断是正确的。

    吐谷浑作为唐吐之间的屏障,作用可虑。在松州之战前,吐蕃便击败过吐谷浑。

    而且,贞观八年,吐谷浑被唐军所灭后,唐立伏允长子慕容顺为可汗。后来,慕容顺被亲吐蕃的国人杀死,儿子诺曷钵嗣位。

    由于诺曷钵年幼,亲唐亲吐的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唐朝为了支持诺曷钵,抑制国中亲吐蕃的势力,于贞观十三年,以宗室女弘化公主赐婚诺曷钵。

    可见,吐谷浑在两国之间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这与高昌极为相似,夹在东突厥和大唐之间,为之爆发战事,倒也并不奇怪。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