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引子

作者:雍夫
    退休后的生活是安逸的,四平八稳,却也是无聊的,单调乏味。忙碌了大半生,习惯了忙碌。虽然忙碌的年月并不疲劳也无需多大ca劳,却炼就了忙碌的器官,一旦悠闲下来,那些贱骨头的器官就常常生气常常发脾气,浑身不自在。都市很繁华,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纷纷扰扰攘来熙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可是看多了看惯了就令人生厌令人压抑,心脏就有要去荒野透气的,脑筋就发出要运动的警告。老伴说:“去白相相——旅游吧!”好主意。既透气又能运动,两者兼得。

    何谓旅游?旅游既是中国古老的传承又是外来语,原意都有运动的意思,核心是一个玩字。随着历史和社会的推进,旅游的内涵和定义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家门,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到外地去游玩。不管是用自己的脚走路,还是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代步,这个过程的确是在运动。中国现阶段有许多人在家里呆惯了呆闷了呆腻歪了也是有钱了有条件了而走出自己的家门去外地玩,玩够了玩累了玩得钱夹子里没钱了再回来——这就是老百姓的旅游。对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行为,中国人从前不这么说,不叫旅游,而把它叫作游山逛水。

    中国汉语的好处和妙处有时候是让人觉得很含蓄很耐人寻味的,有时候又让人觉得很生动很形象。就拿游山逛水来说,在它身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游,像流水似的既漫无目的又目标明确却又不停地游动游走游荡,悠悠漂然,边走边看,且走且看;逛,就是闲逛,就是溜达,就是游荡,好听的优雅的词叫观光,叫领略,叫欣赏,叫陶冶,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在哪里游、逛什么?在山里水里游,逛山和水。山和水本来是大自然的表象,你不去游不去逛不去看它们照常存在;身处大山里的山民、生活在水里的渔民并不觉得它们有什么稀奇,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依靠,甚至还有些怨恨,但在文人雅士的眼里山和水就神圣神秘起来,就有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样的感慨,有了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到了现代,人们把游和逛的范围扩大了延伸了,不再局限于名山和大川,而去城市——本国的和外国的,国际级的大都市和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去采购,去看黄头发蓝眼睛,去看不知来历的街和奇形怪状的建筑,去尝一吃就觉得倒胃口的西式饭菜,去……。他们中的许多人亵渎了游山逛水的本义。但是说到底,游山逛水就是玩,就是烧钱,外出的每一步都用人民币铺路。

    所以有人说,游山逛水历来是奢侈行为,是花销不菲的举动,是钱财富裕时间又富余闲暇无聊之人打发时间和钱财的方式,愁吃愁喝还在温饱线以下的人想都不敢想也不会去想。但是,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用一根棒打十八只野鸡。对另一些人来说,游山逛水是在休闲中学习的好去处,是长知识的大学校。名山大川,古刹名寺,宫庭深院,古城园林,文物遗址,田园风情,……,每一处都有伟人留下的踪迹,每一处都是先人智慧的结集,每一处都闪烁着古老文明的光辉,每一处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处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对这样的人来说,去游山逛水是温故,是穿越,是沐浴,是熏陶,是进修,是读书,是长见识,是洗灵魂。

    我老伴不是前一种人也不是后一种人。她的文化修养不高情ca也不高,钱不多但除了生活日常开销还有些余钱,钱夹子能支撑她做外出不算太奢侈的旅游,她想外出旅游仅是为了白相相——散散心、透透气、解解闷。我也是凡夫俗子。但我跟老伴稍有不同的是,除了消遣解闷活动腿脚之外,还想长点见识,但无论如何没有伟人雅士高尚的目的,没有洗灵魂的追求与。

    可是,去哪里白相——旅游?身处闹市还去城市?老伴说,去边远的有深山老林的地方农家乐去。边远的深山老林?一定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就是未开发或开发不足的,就是原始的。可是,事物就是充满了矛盾。正因为是未开发的原始的落后的,才是本色的绿色的环保的,才受到身处发达城市里的人的青睐。人的本性里好像潜藏着复古的意识流,潜藏着要探究事物本来面目的下意识,总想撩开现代的面纱穿越到从前去还原原本的落后。那就去深山老林。

    去边远的深山老林旅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城市里的污染太严重,空气里的氧气比例直线下降而人不需要的废气如二氧化碳太多。有人说那是汽车和工厂造成的。其实不见得也不尽然。还有人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人的肺要吸入新鲜空气消费氧气,再然后吐出二氧化碳那样的废气。所以只要是活人,或者说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一直做这样的功。这是科学。试想,大家都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费掉了,而人人又把自己嫌弃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废气排到空气中飘到别人的鼻子边,那空气里的氧气还多吗?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稀。而且,现在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在成倍地增加,氧气也就成倍地减少而吐出的二氧化碳废气却成倍地增加,造成城市里的人纷纷往城外跑。这就好比金鱼缸还是那么大,而主人却又放进去许多条金鱼,鱼缸里的氧气就有供不应求之虞,于是,原来的和新进的金鱼为了活命便个个游到鱼缸里的水面上争相呼吸新鲜空气。郊外的空气也不怎么好了,城市里的人就想走得远一点,要把鼻子伸到深山老林去呼吸新鲜空气。只怕老伴就是这么想的。

    选定了日子出发了。先坐小汽车再乘飞机,再换乘火车,然后又坐大汽车——总之是把现代的交通工具都尝试了一遍;再然后换坐牛车——原始的也是落后的交通工具,两头牛拉一个木架子的车,东倒西歪乒乒乓乓,终于到了中国版图大西南的深山老林边缘的山村。一下牛车,老伴就兴奋起来:“你闻闻,空气就是新鲜!”游伴们也都伸长了鼻子使劲地嗅空气,很像鱼缸里的金鱼,更像憋了很长时间烟瘾的鸦片鬼吸食海洛因时那样过瘾的样子。

    深山老林旁的空气还真的与都市里的空气不一般,首先闻到的味道就不一样:有野花的味,有香草的味,有树叶的味,有山泥的味,还有野兽、家畜和人拉屎拉尿留下的味,但是,没有汽油柴油味,没有工厂排放出来的化学分子的味。游伴们认为这才是大自然本来的味,才是纯度极高的自然味。不说别的,就冲这空气,花去的盘缠就值。到这里来是来对了。但是,要到这种地方来旅游,除了朝发夕归走马观花,但凡想要住上几天的,大多只能农家乐。

    所谓农家乐,说白了,其实是住到农民家去体会农民过的日子。

    接待我们团队的农家乐男主人姓林,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年纪,细矮的身材,黑里透红的脸膛,乱糟糟花白的头发,一看便知是个精明又机敏的人,据他说是“混血儿”——爷爷是汉族,奶奶是壮族,父亲随爷爷也算是汉族,母亲是瑶族,老婆是苗族,会说汉语、勉语、壮语和苗语。他一边安顿我们,一边用夹杂着勉语腔的汉语普通话介绍:“我的农家乐在本地首屈一指,无星级的收费,五星级的服务;游山游水、赏花赏草、逛林逛景、摘果摘物统统免费,而且确保各位看够、听够、闻够、尝试够,玩好、吃好、住好、休息好!”

    耐心听完他的介绍,放下行李,距离吃饭的时候还早,老伴拉起我就往外跑。“去看看山!”来到此地不就是为了游山逛水的嚒?去。

    最近的一座山古木森森,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其间阴冷无比,寂静骇人,空气的味道异常地古怪。原始森林的缘故吧。没有人走过的踪迹,凭着感觉往高处爬。爬上山到了山顶,眼前的景致真可以用豁然开朗的词来形容:山的下面是个大峡谷,有花有草有树还有水。水是从郁郁葱葱的几座山的夹缝处流出来的,像撕成一条一条的白绢,闪着光,统统流到前面低洼一点地方的湖里,湖面波光粼粼。好风景,赏心悦目,真跟画似的。对面那座更高的山的山顶上居然还有几栋房子,似隐似现。这打破了原始的平静,透出一丝人的气息。不用猜便知道那不是道观就是寺庙。真不知道从前的和尚或道士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偏要住到这么边远又这么深的老林这么高的山上去。隐居?这是肯定的了。可是为什么?能隐居的地方多着呢。是为避祸?是为躲债?是为赎罪?是被迷惑?是为修身养性?是因看破红尘?还是因为山顶离天堂更近?还是为了居高傲视天下?也许都有,也许什么都不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还有,这房子是怎么造起来的?砖、瓦、梁、椽等等建筑材料是如何运上山来的?住在这么深的老林里这么高的山上吃什么?粮食、蔬菜、盐、油哪里来?道士或是和尚真是笨死了,却又太离奇了。

    “去爬那座山!”老伴的目的其实是想去看造在山头上的庙宇。“太高了。”“来旅游的目的不就是要活动嚒?高山上的空气更有味道!爬山!”

    站在山顶上,觉得自己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简直就是顶天立地;可是,到了山底下,直觉得自己又是那么渺小,那么猥琐,最矮的灌木都比自己高大。

    气喘吁吁爬到对面那座山的山顶,房子的墙体虽然斑驳陆离,却透出黄色——真是寺庙。厅堂正面的高台上坐着的不是汉人,甚至不是中国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人,而是一尊用泥巴做的涂上色彩面貌慈善可亲的外来的异域他国的外国人,是外国人的塑像。两边各站着两尊同样体质却龇牙咧嘴面貌可憎的同样是外国人的塑像。老伴说这叫菩萨,正面的叫释迦牟尼,两边厢的叫四大金刚。这个我当然知道。中国任何一座庙宇里坐着的或站着的菩萨都不是中国人的前辈祖先,他们身上没有一丝华夏血统。

    这些用泥巴做成的外国人塑像个个衣食无忧,心满意足笑眯眯的或者是圆睁怒眼的威风凛凛地端详着前来跪拜和朝贡的中国男女。我一直不明白这些外国人究竟有什么道行有什么威望有什么功绩值得中国人尊为菩萨?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泥巴做成木乃伊式的遗体天天供奉顶礼膜拜?有人说他们是来中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当救苦救难的志愿者的,可他们为什么又心安理得地享用老百姓用血汗换来的供奉?所以我从来不拜,今天也不拜。我的膝盖硬,跪不下去。但不跪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不相信这些没心没肝享用了别人的供奉连个谢字都不说的菩萨能管我的饥饱保佑我今后的健康。一个成年累月靠别人的供奉才生存的烂泥巴能给别人带来幸福?鬼才信。那些供奉和膜拜的中国善男信女真是傻得到家了。迷信。

    但是后来同行的游伴们告诉我说,这是一种文化,在中国流传久远,属于古老的文化。噢,是文化,而且古老。与原始的深山老林一样,古老的宗教文化总让人觉着深奥莫测扑朔迷离,不敢深进担心迷路走不出。游伴又补充说,现在许多游客都把进庙烧香当作旅游的重要行程和内容之一。进庙烧香的人中有大学生甚至有研究生、博士生还有教授。说它落后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即使属于落后,活在现代的人就是要看落后的本色。与现代化都市与深山老林同时并存一样,能像人一样干活的机器人与古老的泥菩萨也同时并存。这真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我又暗暗佩服和羡慕这些菩萨。它们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世世代代永无止境地坐享其成,连我这样的人都不远万里费尽腿力爬得浑身是汗赶到它们住的地方来一睹尊容。其他的人更不用说了,累得半死还要献上吃的喝的花销的,歌颂之外还要附加几句嘱托和要求。但是,他们就不想一想,这些从外国来的菩萨能不能听懂他们说的中国话,尤其是千差万别的方言。老伴说,你管那么多干吗?应该感谢造庙的和尚才对。如果这山里没有庙,山下的山民会办农家乐?不是真的更原始更落后了?如果不是把庙宇造到大山的顶上,你会来爬山?不爬山能得到锻炼?不管外国人国籍的菩萨会不会保佑你,爬山爬出了一身臭汗总是真的吧?把身体里的臭味排泄掉了,身体不就健康了?这不就等于菩萨帮了你的忙了?原来,笑眯眯看过我的菩萨用的是暗度陈仓计。爬,今后还要来爬。或者到别的山去爬。给农家乐的农民送钱,爬到山上去看用泥巴做的外国人。

    爬上山终有下山的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是农家乐林姓的混血儿交代吃饭的时辰了,下山。下山也是锻炼。小腿肚子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肚皮也贴得紧紧的。

    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吃。许多游客就是冲着旅游地的风味小吃或者是独特的地方饮食去的。事实上,游了逛了山和水,大多数人累了渴了饿了,吃饭就成了头等大事。

    林姓混血儿所谓的欢迎家宴其实是一锅大杂烩,红的、白的、绿的、黄的、青的一锅烩,再也没有别的菜。铁锅搁在一只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