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帝国的远征之路(十)

作者:鼠候
    中华军进攻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场战役中华军将渡海地带选择了原来地带的北方七里。之所以将起始点选择在这里,主要还是考虑洋流对渡海小船的影响。中华军大张旗鼓地展示其渡海大军,数万战兵抬着多了两条腿的小木船宛如向前行走的蜈蚣。中华军战兵黑『色』的身影铺满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海滩,眼看着中华军渡海大军现身,奥斯曼大军隐藏在山后多日的火炮终于有了大动静。只见十数个奥斯曼战兵为一队,或拖或推将一门又一门炮车从小道中推出。奥斯曼大军步兵以百人为队,身着黄灰相间的盔甲高举各『色』战旗在战鼓的督促下步入战场。

    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征战上百年,也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他们的火炮全摆放在大小不一的四轮炮架上以便快速进入阵位。中华军炮营都统领杨妹妹天不亮就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高地指挥所,看着敌方炮队出战,他的内心抑制不住兴奋。奥斯曼炮队约二百多门各式火炮陆续抵达西岸平整地带,一帮炮手围绕在火炮装填弹『药』。杨妹妹最为关注奥斯曼炮队数量,他要借今天这个好机会消灭敌人火炮。都统领杨妹妹现用肉眼大致观察了二里外对岸敌方火炮阵位,随后再用高倍望远镜确定了奥斯曼炮队具体位置。在杨妹妹身边是六个炮营观察参谋,他们早就用标注好的地图再次确认敌人火炮位置。

    中华军线膛火炮虽然炮击的准确『性』比滑膛炮要高数倍,也没有到指哪打哪的地步,其炮击战法还是以覆盖轰击为主。正因如此,都统领杨妹妹才确定了八斤和十斤火炮用高爆轰击敌方火炮阵地,十二斤与二十斤重炮使用新式,主要打击敌方弹『药』车。毕竟奥斯曼炮队二百多火炮分散在长约五里的数段阵线上,要一次将敌方火炮击毁很不现实。更何况炮营只能使用一半的火炮,杨妹妹还得考虑支援登陆大军。这也是没用办法,虽然博斯普鲁斯海峡战场处于冬季,可这个地方的气候远比破奴城温暖许多。中华军使用的火炮打上十几发就得自然冷却,杨妹妹就怕战役关键时刻火炮停歇造成无法掩护登陆大军。

    这时,中华军付瑞阁部渡海前锋近千艘小船陆续划离海滩,功夫不大中华军蚁群般渡海大军布满方圆三里的海面。只见一艘艘渡海小船像爬行在海面上的蜈蚣,他们在领队的伍长有节奏的哨音引领下整齐划一地划桨。作为中华军登陆战的前锋,首批渡海部队前期划桨的速度都不是太快,他们这样做主要还是节约体力。博斯普鲁斯海峡暗流很怪,在前八十丈水流是由南向北,中华军出击渡海船队被洋流推向了北面远离登陆地点。中华军渡海小船在波浪中划行过九十丈后,又被海流向南猛推。从岸边望去,中华军数百艘小船好像在海峡里拐了一个大弯,如同蜿蜒爬行的黑『色』巨蟒。所有渡海小船上中华军战兵人人在前后盔甲外绑了两块木板,要是渡海战兵落水还能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

    中华军战兵身上复合盔甲对箭矢防御力不错,经过多次改良后其防火『性』能比以前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复合盔甲有二层麻甲,使得这种盔甲不但比外军盔甲轻还能在水中有一定的浮力。就在中华军渡海大军快接近一半路程时,对面奥斯曼火炮率先打响。但见层层白浪间瞬时鼓出一道道水柱,巨大的波澜打翻了几艘小船。奥斯曼火炮没有什么准头,要击中移动的小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华军炮营都统领杨妹妹之所以等待敌方先开火,其目的还是要观察奥斯曼火炮『射』程和精准度。随着奥斯曼大军火炮轰鸣一发又一发落在海面上,散『乱』的弹着点预示着敌军火炮准头奇差。都统领杨妹妹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于是他马上下令中华军火炮对敌展开还击。

    中华军炮营火炮早就通过实弹定位,以覆盖炮击战法将奥斯曼火炮阵地一片一片蚕食。不得不说中华军新式威力巨大,只要爆炸必将炸点周围数十丈烧成火海。如此威力的也点燃了奥斯曼火炮弹『药』车,殉爆在所难免。隆隆的炮声和爆炸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空回『荡』,在中华军炮营连续不断的轰击下,奥斯曼大军阵线似同火山爆发笼罩在黑『色』尘雾之中。没有了敌人火炮的威胁,渡海作战的中华军付瑞阁部加快了划行速度,也就是近一个时辰的时间中华军第一艘渡海小船成功抵达对岸。带队的伍长在小船冲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