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四章 弓月部化土尘埃

作者:盗马金枪
    饮烈酒,观冷雨,美人泪,或可尝。醉人不醉心。

    ----盗马金枪

    这一日,杨延顺手捧酒杯,醉卧榻前,蓦然想到前朝诗圣杜甫的名作《新婚别》,不禁脱口而出: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西夜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待杨延顺背完,诗人所表之情已然在心中明了:新婚夫妻离别,丈夫征战沙场,娇妻独守深闺,心如刀割。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国家的命运,三者紧密相连。娇妻忍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也表露出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本就是感性之人的西夜琴自被诗句所感,口中念道:”好一句‘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可叹这世间不如意的事本就繁多,但愿你和我互结同心,永不相忘!”

    一双美目落在杨延顺身上,却又马上转过头去,三千银丝披肩,便好似诗中那贤良的娇妻一般,空等良人归来,直至白发若雪。

    杨延顺饮一口烈酒,一阵苦笑,千百年来,战争不止,可有谁替世间那些青丝熬成白发的妇人想过?不过尽皆是“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罢了。

    帐外,一声报号:“师父,唐经年求见!”

    杨延顺手中酒杯一顿,良久搭言,“进来吧!”

    话音一落,帐外进来一名大将,头戴银翅帅字盔,身披紫金大叶连环甲,两耳朝怀,虎目放光,鼻高如峰,两片厚唇,颔下三绺虎须。不是唐经年还会是谁!只见唐经年跪倒在地,朗声道:“徒儿拜见师父!”

    西夜琴见进来之人竟是那日南兜城上指挥三合玄襄阵的人,而且居然口口声声叫杨八郎师父,看来那令人惊惧的三合玄襄阵,定然是出自杨八郎的手笔无疑,不禁叹服杨八郎的才能。

    杨延顺则是把嘴一挑,笑问道:“西征将军近来可好啊?”

    原来,南兜城下一战,三合玄襄阵戮军十万,唐经年一战成名!消息传到辽国上京,萧太后大喜,遂拜唐经年为西征将军,位居三品,加官进爵,可当真称得上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再说唐经年,一听杨延顺叫他西征将军,心中惶恐,忙道:徒儿无礼,请师父责罚!”

    杨延顺:“有何无礼?起来说话。”

    “谢师父!”唐经年站起身来,双手抱拳,道:“师父,徒儿有一事不明。”

    杨延顺:“何事?”

    唐经年犹豫片刻,道:“师父为何连日来不理军事,也不攻打弓月部,莫非有何难言之隐?惕隐大人闻之特叫徒儿前来弄清个中缘由。”

    “没有难言之隐,只是不想再作孽罢了。我攻一城,耶律休哥便屠一城。我怕他把西域屠尽了,故而不出兵攻敌。”杨延顺毫不隐瞒,直截了当地说出此中原委。

    唐经年似是早已知道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