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章 银光水珠

作者:茶烟
    红叶赌场送出纹银,厉无芒和易福安,每人领取到一两。似获取天降横财。嘻笑着离开赌场到街上买果子吃。

    赌坊的掌柜召集手问当时的情形,那个无本生利赌局的庄家也说不清楚。

    虬髯汉子道:“老掌柜曾告诉过我,三十年前的一天,这水珠出现在赌坊,当时就停留在那个地方,老掌柜见此物稀有,灵机一动设下无本生利的赌局,为赌坊赢取无数的银子,直到今日。”

    虬髯汉子叹口气,又道:“此物灵异,应该是从来没有到过红叶赌坊的客人带走的,今日百十号客人也就二十几个生客,不难弄清是谁所为,但我想此人必不是等闲之辈,他既没有明说,大家就不要猜测吧,免得惹祸上身。”

    叫来一个亲信,将诈赌客包括失去那滴水珠事情,告知浮光寨

    浮光寨是有五百盗匪的大山寨,与近期兴起的盗匪不同,山寨有几十年的根基,办事也按江湖规矩。官府剿匪时,盗匪得消息便分散为小股隐匿起来,不与官兵正面冲突。数次剿匪也没有动摇过浮光寨的根本。

    浮光寨几十年来都是二寨主当家,没有人听说过有大当家。商道这几年匪患猖獗,红叶镇离浮光寨不过十余里,山寨在镇上布有眼线,镇上的许多生意都有浮光寨参股,红叶赌坊也不例外。

    红叶镇的太平是得益于山寨的庇护。今日的诈赌客一说是浮光寨的,掌柜的就知道是假冒之徒,只是丢失无本生利的赌局,没心思与他们计较。

    厉无芒与易福安在街上玩到黄昏才回家,易福安将红叶赌坊的事说与父母、兄长听。易福安的父亲道:“是奇怪,这个赌局开设三十年,怎么就这样没了。”

    易福安的父亲五十多岁,对红叶镇了如指掌,年轻的时候也去红叶赌坊耍钱,对无本生利赌局一点不陌生。“那可是赌坊的摇钱树,可惜,可惜。”

    厉无芒问:“浮光寨是什么地方?”

    “浮光寨是绿林,有五百好汉呢。”易父见厉无芒好奇,就把浮光寨的事情说与他知:离红叶镇十余里有座山名枫山。山不是很高,秋天时漫山红叶,十分好看。浮光寨就在枫山的近山顶处,寨中由二寨主当家,共有五个头领。

    浮光寨离枫山的顶峰不过二百丈,浮光寨有个规矩,如果有求于山寨,只要能够攀上顶峰,山寨则有求必应。

    几十年来包括山寨的好汉,从来没有人敢去登顶。过去曾经有人尝试过,都是有去无回,说是被妖精吃了。

    厉无芒有些不信。“世上真有妖精么?”

    “一定是有的。那红叶赌坊的水珠儿不是神仙之物便是妖孽之物,这个是不会错的。”易父十分肯定。

    又聊了会子神仙妖精的话题。一家人吃完晚饭陆续歇息。

    厉无芒一晚多梦,梦见红叶赌坊的那滴水珠在自己丹田处,泛着银光慢慢的旋转着,水珠的表面似乎有几个箓文,数不清楚有几个。

    厉无芒见过道士作法,那水珠表面的文字与道士所书箓文相似,故而猜想是箓文。

    第二天早晨起来未见异样,厉无芒想:一定是昨日赌坊拥挤中,水珠藏在自己肚子里。想到虬髯大汉说的图财害命的话,有些害怕。不过昨夜是在梦中见了水珠,不见得就是真的。怀着心事,不敢对易福安说。

    后来几日,厉无芒与易福安白天摸鱼掏鸟或在街上玩耍,到晚上又做同样的梦,厉无芒不明缘由,便生出些烦恼。

    在红叶镇住满十日,易福安的兄长将两人送回高州。回到易府,厉无芒一人无所事事,经历红叶赌坊的事,瓜子仁麦芽糖也没心思去卖,又不敢对人说起,整日闷闷不乐。

    忽然想到易少爷去京城半月,是不是还日日用功练武习文?少年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与易名相在习练武功上相差太远,厉无芒想的只是尽力而为。

    易名相还有五十日才回来,自己在这段时间日夜用功,也许可以有些用处。想到此,厉无芒盘膝坐在铺上,闭目运功。只是是心猿意马收不住心神,只好出屋打两趟拳,出一身汗后心里敞亮许多。

    如此过去几日,厉无芒心神渐定,这日晨起,盘膝练气竟进入空灵境界。内视本体,见一滴黄豆大小的水珠在丹田中旋转,水珠上有箓文,和梦中所见一般无二。

    厉无芒想到先生说过,若练功时出现异状需稳住真气免出意外,便缓缓收了功。思前想后,定是这几日下了功夫,已窥大阳心法之门径。

    水珠儿确在自己丹田内无疑,想那水珠虽小却表面有许多介子大的箓文,且泛着银色的光泽,必是奇物。不知是福是祸。

    一时犯难,又没个亲近的人可以说。由此想到失散的爹娘不禁神伤。自己小小年纪饱受兵燹之苦,流离失所寄人篱下,不由生出怨气。

    过了一刻,心情好些,将思路捋个头绪,到底是不能与人说的,便依先生教导的法门,小心练习。这水珠若是仙家之物对自己裨益良多,若是妖魔邪秽也是前生注定,死也就死吧。

    厉无芒历经磨难,再不瞻前顾后,重新闭目运气,先前已有了入定的经验,如今解了心结,较方才又容易些。

    一会又进入空明境界,见那水珠依然在丹田内旋转,遂将真气蕴蓄丹田,水珠儿又转的快些,水珠上的箓文愈发看不清楚。

    厉无芒按大阳心法运气导引,头顶百汇穴足底涌泉穴,掌中劳宫穴俱感体外之气,源源不断涌入丹田。乃是平日练功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丹田中的水珠儿转的更快,水珠表面的介子大小的箓文,似乎要脱离水珠,银色光芒也更明亮。丹田中真气鼓荡,水珠飞转,五个穴位进入体内的气也更多。

    觉情形不对,厉无芒缓缓收功。练武前,先生仔细讲解大阳心法,必是由人勤修苦练,吐纳运气于丹田中生成真气,尔后行诸八脉,至经脉中真气循环往复并无阻滞乃是小成。

    达丹田真气常蓄,全身经脉关窍尽通,运气发功随心所欲则是大成。

    怎的体外莫名之气经五穴劲涌丹田,以至于丹田真气充盈不泄,想来是那水珠的缘故。

    厉无芒也知道,真气是习练者自身苦练蓄养,身外经五穴进入丹田的莫名之气一定不是真气。习练大阳心法时那外来之气似乎对自己无害,先生也没有说过,到底不明所以。想了想,自己小心练习应无大碍,不明之气可能是所谓的天地间的正气。

    厉无芒读过几年书,虽然远远不及厉名相,但天地有正气的道理还是听说过,一个人自说自话,认定是莫名其妙的所谓正气。

    想到此处不由胆壮,贪念顿起,如果自己借助于水珠的奇异,炼化入体的正气,在武功修习上或许能赶上厉名相呢。

    翌日,厉无芒盘膝练功,当丹田内真气充盈后,依了大阳心法口诀,导真气入八脉,真气循了厉无芒意念在八脉中运行,平稳厚实循环不息,只是到了关窍处的阻碍冲不过去。

    厉无芒知道急不得一时,先易后难日日用功,过来十余日,除任督二脉尚未通,其余脉道俱告成功。

    至此厉无芒明白,如能打通任督二脉,大阳心法便告大成,也就半个月,自己的功夫竟达到如此境界,水珠儿的奇异着实不可思议。

    之后几日厉无芒每日更加刻苦,只是任督二脉还是没有打通。

    盘算如何借用水珠之力。次日厉无芒进入空明境界后内视自体,见那水珠兀自在丹田中旋转。以意念着力于水珠儿,期望水珠能融合丹田的真气。

    水珠果然有变化!慢慢化作一条细细的银线绕成一团,几个介子大小的箓文飘离出水珠表面,散落在水珠化成的银线团周围。

    水珠没有融于真气,依旧是独自的存在。厉无芒以意念引导银线,线团竟散了,银线的一头随了真气进入了八脉,真气引导着银线慢慢游走到任督二脉相通处的关窍。

    真气受阻于此,而银线竟一下将任督二脉贯通,体内储积的真气强大,如今找到了宣泄之途直冲过关,厉无芒耳中如雷鸣,双眼一黑昏了过去。

    打通任督二脉不仅须武者内力雄浑毅力过人,冲关时亦要有高手在一旁护法指引,即便如此也是凶险万分,武者为此丧失功力甚至重伤至残者并不鲜见。

    厉无芒天赋一般,习武时间不长,也毫无经验可言,修为不够打通任督二脉。借助外物之力强行冲关,难免有此一劫。好在方法没错,但那水珠不是寻常之物,化作银线随真气游走将经脉灼伤。

    过来半日厉无芒渐渐清醒过来,只觉得疲惫不堪浑身虚汗,其他并无异常。待想从床上起来,左腿竟不能动弹,勉强坐起心中焦急。

    用手将左腿搬平,盘膝闭目运功,真气已不能凝聚。到这般田地也就只有认命,只盼过几日能够恢复。

    听见门外有动静,厉无芒大声叫两句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