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07尹令暴毙新贵接任 王爷募兵布衣哀鸿

作者:司白君
最大的布告栏前,整个队伍停了下来,官轿轻落,一提轿帘,走出一年轻人,面色庄严,身穿绯色官服,胸前一对锦绣的鹭鸶栩栩欲飞,双手高捧一卷黄纸,低头齐眉。

    有眼尖者识得,原来是新上任的淮荣尹令,长史傅炎之子傅启。

    此时,两名侍从来到傅启身边,一左一右捧了黄纸卷展开,又有小吏提着桶,在布告栏上糊上浆糊,众人再小心翼翼地将黄纸在栏中贴得平整。

    百姓见尹令的队伍威严肃目,于是各个自危,远远望着,无一人不敢上到告示前看个究竟。

    傅启见告示张贴完毕,遂与围观的百姓们拱了拱手,道:“奉镇南王令,今朝廷新定,四界不安,前月才平定南越,今南安附近又见贼寇,外族蠢蠢欲动。常言家国兴亡,匹夫有责。故颁布征兵令,但凡家中无官爵和功名者,每户抽一壮丁入伍,充作长戈手,保家卫国,若家中无壮丁者,需提交粮食十石,违令者夷三族。”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一片哀鸿,甚至还有不少人撒腿就往家跑,给家里和邻居通风报信起来,现场似乎要乱做一锅粥。

    也无怪百姓们惊恐,镇南王打造的军队,北燕金狮王打造的长岭铁军非常不同。

    北方苦寒之地,人口稀少,风师豪虽然令行禁止,法度严苛,可他对军队的士兵却格外的好。在军队中不但吃得好,穿得好,而且尽可能给每一个士兵最精良的装备,出征时,风师豪和他的将军们尽可能同士兵们吃一样,住一样的。因此,在燕北郡百姓们争相入伍,士气高涨。

    而南安郡,原本就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燕北郡的十余倍,并且农民占了多数。因此,镇南王只对骑兵、弓箭手等有一技之长的军士在意。其他普通士兵就不太当回事,特别是负责冲锋陷阵,时而作为炮灰的长戈兵,就尤为悲惨,他们通常都是农民和平民出身,既无钱买马练骑术,也不能练弓箭,「紫林花圃」这种骑射场都是只对官宦、功名之家开放的,常人根本难以进入。

    而让城内众多百姓更为不解的事,上月林渊刚刚平定了南越叛乱,南安郡内一片安定团结的氛围,作为郡治的淮荣城尤其安稳。前尹令让百姓们不用担心战争的威胁,为此不少人信以为真,还劝了不少其他郡县的亲朋好友来淮荣常住。可新尹令上任没几天,怎么就开始征兵了呢?

    不过此等场景早就在镇南王的预料之中,在他出府之前,林渊已经接了镇南王将领,把淮荣城东南西北四方城门全部关闭,不容任何一户出逃。

    傅启神色威严,只见他大手一挥,衙役们就开始驱赶围观的百姓回到自己家中。紧接着,几十名刀笔小吏便按照原来分配的计划,捧着手中的户籍名册,挨家挨户地登记参军的壮丁姓名。把整个淮荣城一下子搞得沸反盈天。

    且说易辰伤愈后,正在后院偷偷活动筋骨,忽闻的院墙外一阵嘈杂声,不知是何事,心中感到。不过,他懒得绕到前头去开大门,索性一个疾步,脚下轻点院墙,紧接着一个翻身便上了墙头,一屁股斜坐在院墙上向下张望。

    只见两个衙役,围着一个刀笔小吏挨家挨户地敲门。那小吏忽一抬头,看见院墙上坐着易辰居高临下,心中便有些不顺,开口道:“你是哪户的?一会就来寻……”

    话还没说完,就被身边两个衙役止住,匆忙道:“你是不想干了吧?那可是「南安第一剑」戎将军林渊的公子,围墙后面可就是林府。”

    刀笔小吏一听也是惊出一身冷汗,连连给赔不是。

    “你们这是在干嘛?”易辰摆了摆手,又好奇道。

    “镇南王下令募兵,小的正挨家挨户登记壮丁呢。”刀笔小吏低头哈腰道。

    正说话间,小吏刚刚敲打的那户大门开启。一个身穿华服,年过六旬,胡子花白的胖老头,满脸堆笑着走了出来:“几位官爷,不知有何事?”

    这老头名叫柳一鼎,是淮荣本地人,家里世代经商,到他手中家底已经颇丰,家产在整个淮荣可以挤进前十。

    而柳一鼎并没有为富不仁,反而是一位舍财济贫的善人。每当初一十五,他便会命仆人在大门口支棱起一个摊位,给当地流民乞丐一碗热粥喝。

    “柳财主是吧?镇南王下令募兵,你家是不是有一个儿子?叫柳明?你让他五天后来城北军营报道!”

    刀笔小吏说着便在户籍上勾了一笔。

    “官爷,官爷。我就一个独苗,家中宝贝,终日只会念诗做戏,从来十指不沾阳春水,您就放过他吧。”柳一鼎一听便急了,连忙从口袋中掏出一锭元宝,塞到刀笔小吏手中,“对了,这些给官爷买酒喝,您就通融通融,给我们柳家留一条血脉吧。”

    柳一鼎家大业大,膝下承欢却只有一子,还是在老头四十出头的时候才得的,加上他长得英俊无比,自然被视若珍宝,藏在家中。

    那刀笔小吏接过银子,双眼发光,不禁意地咽了口唾沫,随后又看看一同来的两个衙役,只见他们无奈地摇了摇头。

    “柳一鼎,你家可有人有功名,爵位,或者在朝廷作官吏?”刀笔小吏试问道。

    柳一鼎答道:“我家世代经商,官场上倒是认识一些朋友。可说到家中亲戚,倒真没有一个在官场之中的。”

    “那这银子就不好收了。王爷下令,但凡家中无官爵和功名者,每户必须抽一壮丁入伍。不得以金钱或物资抵债。”刀笔小吏虽然有些不太愿意,但还是将银子推回到柳一鼎手中。

    “别呀,官爷。您就通融通融!钱嫌少的话,要多少,您开口便是!”柳一鼎哀求道。

    “柳财主,我也不是和钱过不去。不过这次真的不行。新上任的淮荣尹令正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被他发现募兵登记的时候出了什么幺蛾子,别说是你家,就连我们也都要夷灭三族的。”

    “官爷!官爷!别呀!我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您就留给我吧。”柳一鼎哭求道。

    “我看您还是趁着这几天,跟你儿子多聚聚。”刀笔小吏敷衍了两句,便去瞧走得老远,去敲下一家的大门。

    柳一鼎扶墙大哭,哭声久久不歇,与此同时,又有小巷中人家地传出伤心的悲鸣。

    见此场面易辰不禁感慨,受这乱世中连翻战争的影响,即使是繁荣的淮荣城,今夜也会让无数人久不能寐,他日还不知又会多少家破人亡。而那些哭声最盛的人家,要么是单传独丁之家,要么是富贵无爵之户,如同眼前的柳家更是加倍可怜,得而复失终究痛过久觅不得。

    “可以想象当初父亲失了亲子,一定比着老爷子痛心百倍。”易辰叹了口气,不忍再看,便下了围墙。

    如此满城风雨了整整五天,方才恢复了平静,傅启新官上任,发令严苛,安排的刀笔小吏们无不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怕一不小心没了脖子上的吃饭家伙,不过终究还是将整个城里的壮丁都登记了个遍,城门也将重新开启。

    这几天,月桂楼竟然生意比以前还好,那些没被拉去入伍的富贵公子各个相聚庆祝,而那些已经确定要入伍的少爷们,则开始用最后一些快乐时光,贪婪地享受着纸醉金迷。

    易辰走出后院,绕过西廊,准备回到自己的房间,突然转角处窜出一个小童子,与他撞了个满怀。

    只见那小童子气喘吁吁地喊着:“少爷,不好了。死了……都死了!”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