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八章:科举革新的漏洞(中)

作者:步惊俗
    方孝孺离开后不久,梅殷前来求见,报告了一个消息。

    “启禀太子殿下,臣派人走访应天府境内各处义务学塾,发现真正在学塾中进学的适龄孩童并不多。据臣与下人汇总统计得知,入学的适龄孩童大约只有三千余人。”

    在去年年底,朱棣下令对应天府境内的常住居民进行统计,朱高煦知道应天府总计约有人口七十万左右,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及幼儿大概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大约十四万人。

    在这十四万人之中,六周岁至十二周岁之间的孩童约有三万人。

    后世的人不愿意生孩子,可明初的人夜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当然是以造娃为主。

    实际上,若不是受限于医疗水平,导致这个时代幼儿的夭折率过大,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及幼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已经算相当低了。

    朱高煦清楚的记得,在后世华夏没有施行某种生育政策之前,幼儿的数量一度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这才是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数据。

    “回禀殿下,臣与下人走访得知,除了已经入学的三千多名适龄孩童外,余者乃是以聋哑、痴呆、残疾为由,上报到了当地的衙门,而没有义务进学。”

    朱高煦相信,这时候的聋哑、痴呆、残疾的孩子不会太多。

    因为受限于医疗水平,天生有问题的孩子要么会早夭,要么会被丢弃荒野,其余能顺利长大的问题孩童,皆出身于有一定财力的家庭,如中、大型地主或地方豪族、宦官世家。

    “你知道为何会有人宁愿撒谎,甚至为了防止朝廷派人查验,而把自家孩子用药毒哑,也不愿让孩子入学么?”

    朱高煦明知故问道。

    “禀太子殿下,臣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梅殷满脸的疑惑道。

    他十分清楚,自从科举制诞生之后,读书改变命运,对每一个寻常家庭来说,都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莫非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不得不违背朝廷强制入学的律令?”梅殷猜测道。

    在眼下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谁敢违背朝廷的律令?

    一般来说,确实没人敢违抗朝廷律令,但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不错,据我所知,那些活不下去的贫农才不在乎这些所谓的律令,他们只想活着,哪怕撒谎欺骗朝廷,甚至为躲避朝廷巡查,甘愿逃入山中当个山野流民也在所不惜。”

    朱高煦说出了梅殷不敢相信的话。

    “恕臣愚钝,莫非这些贫农不知道义务学塾免书本费、学费?”梅殷越发不解道。

    朱高煦早就知道,朝廷推行义务教育之后,中农必然会很开心,因为可以送孩子免费去上学,从此踏入改变命运的第一步,而下农与贫农可能会由此陷入困境,因为孩子会被强制入学。

    “义务学塾虽然免书本费、学费,甚至还管住,可却不管饭,就读乡镇里的义务学塾还好,可以回家吃饭。”

    “但是到了县城中学堂进学之后,除了家在县城的孩子可以回家吃饭,其他住校的孩子生活费必须自理,而这个时候正是少年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