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7、购入船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了,但当时用的三合土加青石砌筑的,到现在还非常坚固。别看淤积严重,长满了荒草,但里边的石头缝严丝合缝,现在还是利刃不能插入缝隙。”

    老厂主有些感慨的拍了拍船坞的内壁,大明这些年暮气沉沉,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生意也越发难做。

    禁海时间长了,没有大订单,造过大船的老师傅逐渐凋零去世,渐渐地造船水平也下降严重。

    “你们现在还有造福船的能力吗。”杨凡问道。

    “千料以下的还能造,再大的就不行了。”

    古代造船吨位用“料”表示,换算成吨,1料=0325吨。千料就是三百多吨的样子。算是中等偏下的的福船吧。

    “阴干的木材有多少”杨凡问道。

    造船要用阴干多年的木材,新砍伐的树木是不能用的,准备材料这个最耗时间。这也是杨凡要买现成船厂的原因,新建船厂光是准备木料就要好几年。

    “这几年生意不算好,但是我们也积存了一万三千多料的木材。都在储木场那边,可以去看看,都是十年以上,上好的木材。”

    杨凡看了一圈非常满意,现在造船业不景气,他接手也很难赚钱,但是他的目的又不是靠造船赚钱。

    杨凡主要是想研究一下,高速的船舶。将来好发展海外贸易。

    现在大明气候这个样子,他是不能指望土地有足够的产出的,但粮食就整个东亚来说是不缺的,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暹罗那边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有订单他们就给你开荒种植。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都有,那边粮食不值钱。

    运输就是最大的短板,一般来说,海运的运费最便宜,火车运费是海运的五倍以上。但现在的船舶技术太落后,太依赖季风。往返暹罗和天津要半年左右。让杨凡感觉无法容忍。

    这里边的原因有航海导航的技术的落后,也有船舶本身的落后。

    这个年代绝大多数船舶航海只敢沿着海岸线航行,用针路图来标识沿途的地形地貌,比如遇见的岛屿、山脉、城市、河流入海口等,靠这些来导航。这样肯定走了太多的冤枉路。

    直接横渡海洋走直线就要有六分仪等导航器材,还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海员。

    船舶本身上,船身的线型、阻力大小、风帆的效率、水密隔舱抗沉性、舵机的效率等等都是制约远洋航行的因素。

    但杨凡可以找到几乎整个风帆船舶发展的全部资料,买一家船厂,研制先进的船舶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船厂您作价多少。”杨凡问道。

    “七千八百两”厂主说道。

    “这点人,也造不了太大的船,这个价格有点高,如果五千两的话,我愿意买下来。”

    “这个价格绝对不贵,单单这座船坞,当年成祖朝建造的费用就有五万两白银。虽然二百多年不用了,但挖出来还是可以用的。”

    “六千两,再多我就不要了,毕竟我买来也是要赚钱的,现在造一条渔船也就二三百两银子的造价,投入太大收不回来成本。”

    “好吧,就六千两吧,明天咱们就去衙门办理过户。”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