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作者:苍穹之鱼
    天心阁议事,新增了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军方杨师厚、刘知俊、朱瑾、李承嗣旁听。

    福建之事,基本就这么定下来。

    不过张承业对李禔出任福建观察使稍有微词。

    李晔知道他的想法,既然立了李祎为太子,就不应该再提升李禔的名望。

    然而在李晔眼中,李禔、李祐毕竟是亲生儿子,终究是放不下,他现在还年轻,性格虽然暗弱了一些,但才干还是有的,不当太子,当个藩王,传播传播华夏文明还是够的。

    辽东漠北平定之后,周边基本没有对手,若是能和平解决王审知,大唐在海上力量薄弱的短板也将被补齐。

    至于吐蕃,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就看大唐想怎么吞下去而已。

    银行、金银钱的推广,也在此次议事中敲定。

    只要框架搭建起来,制度可以慢慢补齐,正如海洋一样。

    东吴黄武五年,孙权就令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到达过吕宋,巡抚过南洋诸岛。

    唐宋是造船的高峰期,安史之乱后期,户部侍郎刘晏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一斛等同一百二十斤,千斛差多不是六十吨重,放在后世也不能算小船了。

    代宗朝时,有船名曰“俞大娘”,开巷为圃,操船之工数百,吃穿用度、婚丧嫁娶皆在船上,重八九千石,差不多有六七百吨。

    海贸蓬勃发展,出现大量港口城市。

    广州正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岭南都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当广州兴起之后,南方蓬勃发展,交趾随之而起。

    如果不是被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打断华夏前进的脚步,历史上的华夏可能在大唐就迈入海洋。

    李晔兴建大船、组建大船队、发展海上贸易的提议,还是遭到了赵崇凝、张承业的抵触。

    似乎传统文人对海洋有种莫名的抵触。

    认为此举是劳民伤财,大唐为了几两银子“下海”有失体面。

    再说有路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已经足够了。

    不过军方对李晔的提议,都是无条件支持,还有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年轻一代也是支持,这让他颇为欣慰。

    “大唐之未来在海上,这几年诸位的日子过好了,却不知百姓仍有啼饥号寒之苦,朕取利于海上,何为劳民伤财?”文人视角仍然聚焦在陆地上,却不知道大食人在海上已经蓬勃兴起。

    而商业旺盛之后,也能减轻对土地的压榨。

    百姓更能安居乐业。

    少数服从多数,李晔本来也不是征求他们意见的。

    赵崇凝代表传统文人视角,张承业则是怕李晔急功近利。

    一个月后,春暖花开。

    李禔的奏表从福州传来,和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王审知愿意回归大唐,但求封于福、泉二州。

    这两州差不多是福建的精华,若不收回,福建也没多少意义。

    李晔八百里加急,传信李禔,福泉二州绝不可放手。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李晔知道这其实是王审知的试探。

    只要愿意谈,总会找到利益共同点。

    王审知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不会看不清形势。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