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四四章 阶段性成果

作者:摇摇-欲坠
家不愿意投资华夏的主要原因。

    我耗费无数心血研发出来的技术,好家伙,进入你们国家就要拿出来“共产”。

    你躺着不动就能享受我的技术,不给你还不行,那玩个毛啊!

    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这种方式能快速增强基础能力,但是任何一个个体来说,这种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

    高深的技术,约纳斯其实不太担心。因为华夏弱的不仅仅是技术积累,还包括意识形态,以及缺少车床,机床等加工机器。

    约纳斯一方面控制住机械进口,另一方面,就是与所有的合资公司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任何人不肯签,合资公司就不要。

    这里面的细节问题就不提了,因为烦扰太多。

    这是免不了的……,这还幸亏是他,换一个真正的外国佬来,绝对会被华夏现如今的规则弄得欲仙欲死。

    他更多的是成为几国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让自己的地位无可取代。

    施瓦奇应约纳斯邀请也抵达了华夏,从宏观角度对几国工业基础的互补进行了分析。

    德赫兹也在百忙之中飞抵了华夏,应约纳斯的要求,在华夏设立了三个人才培训中心。

    阿第克公司前世是91年作为亚运会的人事顾问进入国内的,现在他们提前了五年。

    因为这种临时培训机构不涉及产权,反倒是容易进来。

    约纳斯当然是吩咐他们要尽量帮自己挖掘一点优秀人才,减轻自己的负担。

    大会圆满结束,虽然中间有许多分歧,但是在“求同存异”的大框架下,不论华夏还是欧洲各国都非常满意。

    “求同存异”的大框架,可不是虚指,而是真正的存在。

    这四个字就装裱好了挂在会场的入口处,约纳斯专门安排了凯亚杨守着这个牌匾。

    作为观察员的德国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代表,也参加这次会议,对约纳斯他们的投资进行了观摩,其实就是“监督”。

    现在是八十年代,西方为了拉拢华夏进自己阵营,对华夏比较宽松,各种技术输入限制不严。

    要是到了九十年代,世界各国又开始封锁华夏了,他们肯定会叽叽歪歪,投资就不会有这么顺利。

    但是与此同时,所有的投资目前还集中在货车和摩托车上,世界各国轿车厂家都开始对约纳斯警惕无比,坚决封堵约纳斯想要收购轿车汽车公司的计划。

    约纳斯在华夏一切顺利,乌尔苏拉在欧洲可是困难重重。

    因为他可是坏了规矩,要是约纳斯投资轿车生产也这样做,那就让那些轿车厂家跳脚了。

    现在,只有苏联的伏尔加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这两家公司,愿意就轿车的生产,与霍夫曼投行洽谈在华夏合作建厂的计划。

    伏尔加公司就不说了,他们的生产能力虽然比华夏强,但是跟欧美比起来差远了。

    他们的伏尔加,拉达轿车,在五六十年代还算得上先进,现在却落后的多了。

    他们现在的主流汽车,采用的是意大利设计,东瀛的制造技术和表面喷漆处理,法国的生产线,德国的焊接技术和空调设备。

    因为不成体系,质量一直不稳定。

    斯柯达倒是稳定,可是技术也整体落后一个时代。

    因为捷克现在还是东方阵营的一员,他们同样是受技术出口管制的。

    斯柯达这个捷克的骄傲现在也经营困难,只能靠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艰难生存。

    但是,他们的车比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贵,销量并不好。

    要不是如此,他们也不会在90年,根本不谈条件,直接将那么大的汽车厂卖给大众了。

    到了这一步,约纳斯才发现,自己的选择似乎并不多。

    劳斯莱斯和宾利不用提了,这两款车在现如今根本不要想在华夏卖。

    意大利现在能拿到华夏的,只有熊猫汽车,可是这种小型车能当公车吗?

    不要说桑塔纳了,就是配件昂贵,油耗超高的标致也能让熊猫汽车铩羽而归。

    更别说,这种四个人坐进去,就显得拥挤的小型车,根本不可能受华夏人待见。

    这次的大会之后,约纳斯将飞机留给了乔凡内,跟其他人一起乘坐包机返回了欧洲。

    时间到了十二月,约纳斯这个月非常忙。

    首先是霍夫曼投行的合伙人大会,要给合伙人们分红了。其次是考试,还有各种社交活动。

    比如,款待那对王子夫妇……

    到了一月,约纳斯就要前往捷克,就斯柯达的收购与捷克政府谈判。

    (继续写,凌晨还有一章,大家可以明早看。)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