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44,日寇怎么可能举白旗?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马家军里面有没有高手?

    肯定是有的。大西北一带,悍匪遍地。比美国西部还残酷。

    能够在那种地方活下来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

    至少,杨岳就感受到了对方的凌厉本领。

    对方使用的是莫辛纳甘步枪。而且肯定是配备有瞄准镜。

    刚才,他已经是注意到瞄准镜的反光了。可惜一闪而逝。然后对方迅速的消失了。

    透视眼没有发现目标。

    说明对方隐藏的很好。

    千米之内都有危险。这是杨岳得出的结论。

    莫辛纳甘步枪向来以精准著称。即使是千米之外,也依然有杀伤力。他可不敢大意。

    如果再死一次,又要三个月没有重武器了。

    现在身上一个大洋都没有。穷的叮当响呢。

    怎么办?

    对狙是不可能了。

    根本就不知道目标躲藏在哪里。

    只能使用迫击炮。

    傻瓜才和你对狙。

    轰你丫的!

    拿出82毫米迫击炮。

    粗略估测方位。

    放入炮弹。

    “噗!”

    “轰……”

    炮弹在千米之外爆炸。

    一声巨响以后,尘土飞扬。但是没有发现目标。

    没有任何动静。

    显然,这是一个老手。

    非常镇静。不会轻易的被外界影响。

    好!

    再来。

    “噗!”

    “轰……”

    又是一发炮弹出膛。

    然后在附近爆炸。结果,依然是毫无反应。

    杨岳可以百分百的确定,目标就在附近。肯定是在千米左右位置。可惜感应不到。

    推断目标极其有可能是躲藏在厚厚的泥土当中。

    这有这样,才能隔断感应。

    继续。

    换用120毫米迫击炮。

    “轰……”

    “轰……”

    又是连续两发炮弹在附近爆炸。

    炮弹爆炸掀起的气浪相当惊人。

    120毫米炮弹的爆炸威力,几乎是82毫米的两倍。

    可惜,依然是没有将目标逼出来。

    不得不说,这个家伙真的很能藏。

    “轰……”

    “轰……”

    杨岳将自己估计的位置都炸了一遍。但是目标始终没有出现。

    系统也始终没有提示目标死亡。说明反复的炮击并没有效果。

    这就厉害了。

    对方到底是躲藏在哪里?

    “轰……”

    “轰……”

    一阵阵的巨响。

    继续使用120毫米炮弹猛轰。

    还是没有发现目标……

    忽然有所感应。却是附近有大队马家军骑兵靠近。

    不对!

    不是马家军骑兵!

    是日寇骑兵!

    是日本人的气息!

    得,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居然将日本人给钓来了。

    好!

    日本人更好!

    停止炮击。迅速翻身上马。

    故意磨蹭了一下动作,等着那个高手现身。

    结果并没有。

    对方没有上钩。

    杨岳只好策马离开。

    好一会儿以后,一个灰色的人影才冒出来。

    他就是杨岳炮击的目标。

    却是他提前在附近挖了好几个类似墓穴一样的坑,然后将自己深深的隐藏起来。

    即使是迫击炮在附近爆炸,也不可能杀死他。

    不过,他也是有些忌惮。不敢继续追击。悄悄的反方向的离开。

    “嗒嗒嗒……”

    “嗒嗒嗒……”

    日寇骑兵的马蹄声密集。

    杨岳慢慢的勒停战马。等着日寇骑兵出现。

    从马蹄声来判断,日寇骑兵的数量应该不少。至少一个大队。也就是三百人以上。

    果然,几分钟以后,日寇骑兵出现了。

    数量的确非常的可观。足足有三百人。

    带队的,是一个日寇中佐。

    可惜距离太远,否则,一枪崩掉他。

    这是淮南地区的日寇骑兵吗?还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

    杨岳捉摸不定。

    决心抓一两个日寇舌头问问。

    这里距离寿县也不是很远。只要抓到人,就能带回去寿县。

    正要开枪……

    蓦然间,一个日寇少尉举起白旗。

    杨岳一愣。

    白旗?

    怎么可能?

    日寇怎么可能举白旗?

    它们要投降?

    不可思议……

    缓缓的垂下枪口。

    看看日寇到底是要搞什么鬼。

    随后,那个日寇少尉就举着白旗,策马向他过来。

    同时高举双手,表示自己没有武器。

    “谈判!”

    “谈判!”

    对方用生硬的汉语叫道。

    杨岳不动声色的看着对方。没有开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