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4、颠倒弄乾坤

作者:索肥丫
    并不是洪熙官恶趣味发作消遣韦小宝,而是魏溯难在做测试。

    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严晶心打算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梦境,魏溯难也有自己的追求。

    他越来越笃定墨玉跟量子效应有关,梦境太智能了,好像一只掌控一切的手,轻轻一拨弄就能左右走向。

    魏溯难不想当牵线木偶,他想弄明白墨玉梦境的原理,搞清楚它影响思维的机制。

    记忆可以从梦境带出来,甚至有干涉现实的能力,当前最厉害的超算也不足以模拟出一个这样的世界。

    梦境和自己大脑的组合竟然可以做到,除了预言中的量子超算,魏溯难找不到其它可能。

    单纯只用做梦来解释不通,墨玉梦境似乎有一套潜藏着的机制,能不断的影响梦境里事物发展。

    这些都不来源于两人的思维,就算是潜意识也不可能,严晶心和魏溯难都不曾编织过如此繁复的逻辑,也做不到。

    光光是臆想出这么个梦境世界就能让人想爆头,写小说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如此环环相扣严密无间。

    想破解它,魏溯难只能设置大量的节点,通过对比节点与记忆的异同来慢慢找出规律。

    这便是洪熙官要改变韦小宝命运却又要尽量贴合记忆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手段去发现梦境偏离与纠正的动因,来摸索规律建立模型。

    而江口沉银、永乐大典以及马宁儿,都是这样的节点。

    为此魏溯难忍住了好奇心,故意不让自己和严晶心接触这方面的资料。

    他想看看在只从严晶心那获得一个地址的情况下,梦境跟现实是不是完全一样。

    如果得到的结果一致,那便说明梦境除了受自己的记忆影响,还有一套超脱于外的作用机制。

    量子效应当前是无法观察的,一旦有外力作用就会改变状态。

    这跟梦境很像,在魏溯难确保自己没有相关记忆的情况下,一旦证实梦境照见现实,便证明梦境与现实有联动的纠缠。

    这个纠缠的规律找出来,距离破解量子效应也就不远了,它又是一个知道结果倒推过程细节的课题,在科学史上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与科学猜想不一样,科学猜想是没有实证的,只能搭建理论框架试错。

    而墨玉梦境揭示的量子纠缠则是确定了结果的验算,容易了一万倍都不止。

    因此就有了洪熙官与韦小宝一个月的相处,他不希望改变韦小宝的轨迹,也同样不愿意看到韦小宝对着一尺高的武功秘籍目瞪口呆。

    辞别了韦小宝,洪熙官乘上了天地会自己的货船溯江而上,直指成都府。

    整整一年孜孜不倦地发展,潜水的设备被制造了出来,水下照明的办法也找到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说穿了不值钱,把一条中空软管的内壁做成像镜子一样的镀层,通过反射让光线传导下去。

    末尾做一个凹透镜一样的聚光头,一根采用光纤原理的软管灯就实现了水下照明。

    一寸粗的光导管,也仅仅是相当于一只手电筒的亮度,在水下免强能用。

    光源是汽灯,压力罐将煤油汽化,点燃丝罩能激发出白炽光。

    丝罩不好制作,须用硫酸钍溶液浸泡,要不是苗显找到了独居石,这东西还做不出来。

    这些加起来都不如换气面罩和导光管的外皮软管难。

    天然橡脉能找到,将橡脉变成合用的材料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靠着魏溯难和严晶心搬运来的土法橡脉加工工艺,耗时一年,前不久才刚刚克服,做出了能用的软管和防水面罩。

    别小看,材料上的一小步,就是科技发展的一大步。

    高溪庙已经用上了电,内燃机也快了,绝缘胶和活塞密封圈就橡胶材料制成,它比冶金可难多了。

    洪熙官是再也不愿在古代攀科技树了,没有着力点,哪哪都缺,食脑永远比以力服人困难多门槛高。

    还是乖乖练功夫吧,中国的玄学发达不是没原因的,它能跳过众多环节直指应用,内求即可。

    再说又是一本种田文,话题收回来,即便是有了家伙什,下水打捞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换气管没有压力装置,只是一个装了手摇排风换气的扇叶,那点空气量,只有功夫好手才顶得住。

    需要水下的人运劲将面罩里的空气鼓出,又将上头的新鲜空气吸入,单单是换气扇的那点压力值,到不了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的水下。

    另外江口这地方是两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水下有暗涌激流,不会点千斤坠压根就站不住,别说挖宝,能不被江流冲走都算是幸运了。

    再加上通气管的强度不够,万一到时被水流冲断了,不能及时浮上来也是送。

    所以挖宝队的人手都是可靠的经过长时间训练清一色的武功高手。

    苗显是他们的头,被朱红枚赐了个摸金卫的名号,苗显当上了摸金校尉。

    红豆和朱小倩因为关系得以占了两个名额,算是坐实了红粉大盗的名号。

    船至彭山江口,一行四船就分散了,两船在对着江心半岛的眉江河汊处放下大铁锚。

    剩下的两船则一上一下离着两里负责警戒。

    至于灯光会不会引来注目,一来洪熙官做了遮光罩,二来此处离了镇集甚远,压根就不怕动静大。

    这会儿的川中,经历战乱人烟凋敝,到处是荒川败野,活人不多,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来的湖广填四川了。

    据史料记载,康熙七年,四川的在籍人口连十万都不到,实际还得减去逃籍的,更少。

    造成这个局面,丢下近亿两银钱的张献忠“功劳”不小,其后清军入川又花了十几年不知杀了多少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最好的写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朝平稳下来后从湖广云贵江浙山陕移民百万,靠着本地的人口已经发展不起来,都逃光杀绝了。

    在这种的境况下,别说惊动旁人,就是专门去找个大活人都不容易。

    警戒的船也是怕偶然的过往船只,实际意义并不大。

    但也不能没有,近亿两沉银,得挖很久呢。

    有了趁手的设备,再加上准确的位置,其实动作也不慢。

    摸金卫的成员熟练地分工合作,放下通气管和光管,穿好水靠和换气面罩,开始扑通扑通地跳入水中。

    留在船上的伙伴开始点燃气灯,摇动排风扇,还要有人看那跟牵拉绳。

    水下不能通话,不断上下又耗费时间精力,只能用约定好的绳语来传递消息,为此洪熙官不得不将摩丝电码又“发明”了出来。

    解释起来还挺费劲:达摩面壁练闭口禅,不方便说话,便悬丝达语,比电眼目光还传神,是为摩丝电码。

    当时一旁听洪熙官解释的朱红枚差一点没笑岔气,鸡贼!

    运气很好,摸金卫下水不久就找到了沉银,很快,整箱整箧的银锭就被捞了上来。

    张献忠沉银距今也不过二十年上下,还未被淤泥埋没,况且沉银数量过多,前头还不用挖,捡就行了。

    只花了三个时辰不到,四艘船就载不下了,数百万两的银锭把船仓塞了个满满当当,还有不少是金器。

    只能回航,看来想挖完江口沉银还是个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尽数启出,富可敌国。

    洪熙官把玩着一个大金印,写面刻着“蜀世子宝”,怕有二十斤重。

    这是第一批出水的,黄金重,水流推不走,就定在了原地。

    而且黄金氧化的速度慢,时间不久,在光管灯的照耀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