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2.我要上春晚

作者:酸奶冰激凌

    早上一上班,冯磊打来电话,说《八一旗飘扬》也算是进入了筹备阶段,剧本方面王岳跟几个人写了一稿,感觉还可以。只是王岳有心思请港台的一些演员来演电影中的一些角色,不知道苏布冬批准不批准。

    苏布冬想了想,从张彻、李翰祥开始,他们培养出的香江演员是形态表演俱佳,再往后徐克吴宇森也赶上了那港片最为出色的年代。更往后的王晶的屎尿屁之流毒,港片水平就急转直下了——王晶赶上了港片辉煌的末班车,但是再到大陆来赚钱,拍出的已经不叫港片了,最起码那种港式无厘头已经不被大陆观众所认可了。

    现在请香江演员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他们一口粤语,怎么跟大陆演员交流?在对话上都无法沟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还有一个问题是敏感的两岸问题。

    香江电影现在是主打宝岛市场,宝岛现在为亚洲四小龙,经济为亚洲前列,人民生活水平远超大陆许多。不论哪个年代,只要是经济发展,那么文化和精神上需求就更为多元。电影就是作为一个消费品出现在观众眼中。

    苏布冬跟冯磊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所以建议还是用大陆自己的演员,并不是什么外来的和尚都好念经的。远的不说,近的比如90年代那部《封神演义》,一个个奇葩的造型雷的不要不要的。据说就是因为请了香江的设计团队。《封神演义》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蓝天野这样的老戏骨撑着,否则的话,又是一部雷剧。反观杨导演的《西游记》,从70、80到00后,谁不是从小爱看的?

    冯磊也有些纳闷,这苏布冬明显是跨界,怎么连香江电影界的事情也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的信息压根不发达,没有信息爆炸到后世那样的地步。哪个明星出轨了,哪个明星离婚了。在这个年代如惊涛骇浪般的事情,后世便如一朵浪花,很快被后面的浪掩盖过去。

    就如生活不能是一滩死水一般,仿佛刚平静下来的生活却一下子被一篇人大教授发表的《电子游戏=电子鸦片》的文章给打乱了。

    文章首先在《京城晚报》上刊登,列举了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的坏处,并且最重要的是电子游戏给青少年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甚至经常有逃课去电子游戏厅玩,或者写不完作业的情况。对社会主义的事业也是有极大的危害性。

    而苏布冬听见这个消息,就说电子游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也要来了么?虽然现在华夏的电子游戏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电子游戏已经显示出对青少年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因为电子游戏将人的想象给具象化了,可这不代表游戏是不对的,反而游戏可以增加人在不同阶段的反应力。

    这篇文章必须反驳,否则的话,舆论猛于虎,苏布冬可不想在这个地方翻船。

    可是找谁写呢?苏布冬有些挠头。文章要有力度,而作者也必须是在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人。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