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三章 杯酒释兵权

作者:风起深秋
匡胤突然口吐苦衷,称当初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才能龙登九五,可是做天子实在是太过艰难,他甚至因此而夜不能寐。

    石守信等人闻听此言,顿时极为惊骇,忙问其故,赵匡胤言语间便透露出了担心自己被手下谋反的担忧。

    这些将领自然都不是蠢人,当即便明白自己早已受到了赵匡胤的猜疑,或许还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于是连忙恳请赵匡胤为他们指出一条明路。

    于是,赵匡胤便劝他们放弃兵权,既然已经有了富贵,就回家享福,多置良田美宅,以终天年,赵匡胤愿意与这些人结为婚姻,君臣和谐,两不猜疑,上下相安。

    石守信等人,见赵匡胤说到这般地步,已经再无回旋余地,而且当时赵匡胤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中央禁军,于是诸位将领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随后,石守信等人果然上表,称自己身体不适,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赵匡胤当然顺势而为,废除了几人的兵权,将其收回到自己的手里。

    不过,赵匡胤却并没有卸磨杀驴,他果然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高怀德,把女儿嫁给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三弟赵光美。

    虽然失去了兵权,但是石守信等人却并没有因此丧命,反而如当初的诺言一般成为了皇亲国戚,从此君臣和谐,上下相安,千百年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事都是千古美谈。

    而现在看来,当初的赵匡胤其实并非如表现的那般宅心仁厚。

    或许,当初他的心中真的也存了如朱元璋一般屠戮功臣的想法,但是由于阎罗王功成身退时的叮嘱,所以他不敢造次,只能选择了怀柔的方式收回兵权。

    而阴差阳错之间,正是由于他这般怀柔的做法,所以没有对功臣进行杀戮,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结局,反而留下了千古美名,与朱元璋的名声大相径庭。

    不过事到如今,这些事情的真相已经并不重要,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让我们解开了心中的一些疑惑。

    而事情的重点,却依旧落在了酆都大帝的身上。

    既然五代十国时期已经结束,赵匡胤建立了北宋,那也就代表着神州的混乱已经过去,阎罗亲至对神州带来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平息。

    与此同时,既然酆都大帝已经知道了阎罗王亲至神州寻找自己,那他就定然会隐藏好自己的行踪,绝不会让阎罗王找到自己的下落。

    而既然如此,那酆都大帝又为何会化身成为包拯包龙图,留下日断阳夜断阴的千古传说?

    看来,在北宋年间或许还发生过另外一些我们目前依然没有发现的事情。

    而若是想要清楚当年的究竟,或许便只能依靠觉空和春亭了。

    毕竟时隔千年,仅凭我们的猜想,实在是难以复原当初的真相。
(←快捷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