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1章 金融手段

作者:修改两次
    提到“金融手段”后,纪萍萍继续道:“首先,我们可以发行纸币,这可以轻松解决货币不足的问题,不过你们懂得,纸币玩不好就是一场灾难。”

    她严肃地了这句话,与会众人不由得也慎重起来。纸币在这个时代并不陌生,但对于现在的人来,纸币的缺点最多只是贬值,而对于来自后世的股东们来,纸币能带来怎样的灾难他们要清楚得多……呃,其实在座的大多数,也只知道“经济危机”的名词,对于具体的机制还是一头雾水。

    “那个……”张国庆试探地问道,“发行纸币问题很大吗?我们之前不是已经发过储蓄券了吗?”

    东海储蓄所早就开始了发行储蓄券的进程,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商社相关人士都愿意使用这种更方便的纸券。不过,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储蓄所到现在为止一直未进行超发,必须有实际的铜钱进账才发出储蓄券,总发行量甚至比存款量还了一个数量级。

    纪萍萍摇摇头:“储蓄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纸币,只是铜币的兑换券。在讨论纸币的定义前,我必须先提醒各位一个基础知识,我们是不能真正超发储蓄券的。”

    这下不止张国庆,不少人都惊讶了:“为什么?怎么会?我们把储蓄券多印一点不就行了?”

    纪萍萍继续摇头:“要是把鸡杀了,当然有吃,但是蛋不就没了?你当然可以多印,但储蓄券是可以自由兑换成铜钱的,要是你超发得太多,储户拿着券来取钱,难道你能不给不成?铜钱被挤兑空了,你这个储蓄所不就倒闭了?而储蓄券变成废纸,你就是再超发也没有意义了。我们当然不可能干这种杀鸡取卵的事,储蓄券的发行必然是有限度的,我们只能在这个限度的‘指导’下发行特定数量的储蓄券,所以我我们是不能真正‘超发’储蓄券的。”

    她这么一,大家就都明白了。张国庆又继续问道:“那么,这个‘限度’该怎么确定呢?”

    纪萍萍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圈:“这跟放贷是一个道理。你有十万存款,敢放八万贷款出去,是因为你有足够的信用,储户愿意相信你,不会一窝蜂来取钱,所以你留着两万做准备金应付常进出就足够了。同理,你印储蓄券,也得与准备金挂钩,比例取决于储蓄所的信用,储户信赖你,不经常取钱,那么这个比例就可以低些,反之就得高些。

    呃,当然,在之前,我们的策略比较保守,储蓄券发得比存款额还少,也就是超100%准备金,现在来看,确实可以适度降低一些,缓解钱荒。不过从长远来看,准备金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之后,储备券发行量就与存款额,也就是我们拥有的真正的贵金属挂钩了,在现在这个铜钱不断减少的预期下,储蓄券远期的发行量同样会面临紧缩的危机。

    除非我们发行不可兑换的完全信用纸币,那才能摆脱贵金属的桎梏。这就是我一开始的‘真正’的纸币了。当然,就算不了解定义,大家也都知道,这种不可兑换的‘纸币’,同样依赖于我们的信用,不可能过度超发。

    储蓄券与纸币,在使用表现上,看上去很像,都是一张可以当铜钱用的纸,但是在信用产生的机制上,有很大区别。储蓄券是与贵金属挂钩、通过储蓄所的可兑换保证来实现信用的,也就是‘可以换钱’;而纸币的信用,则来自于‘可以用’,也就是必须得花的出去才行,如果我们想要发行纸币,就必须要保证这一点。嗯,这倒不算太难,我们可以承诺,交税、购买我们生产的商品,纸币都可以以恒定的汇率替换铜币使用,或者干脆规定必须使用纸币,那么纸币的信用也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她得还算简明易懂,在座的也不是傻蛋,大多也都听明白了,随后烈地讨论起来。不少人都对发行纸币的光明未来充满了憧憬,想象起了随意印钱的美好生活。

    但史若云反倒皱起了眉头:“刚才的,储蓄券有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发行的‘限度’,那么纸币的限度该从哪里确定呢?”

    纪萍萍一愣,道:“可以通过检测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来决定纸币的投放金额……”

    史若云又笑了一下:“你这也太学院派了吧,我们去哪搞这种精密的统计数据?”

    纪萍萍犹豫了一下,道:“就算不太精密也没关系,适度的通货膨胀也有利于经济活跃,欧洲历史上由于美洲金银的大量输入,就产生了价格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好事啊。”

    史若云还是摇头:“但是这场通胀的源头,西班牙的手工业反而因此被摧毁了啊!”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快捷键→)